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8新闻理论与实务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1

  摘要

一、解释概念

1. 新闻客观性

【答案】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2. 媒介审判

【答案】媒介审判(trialbymedia ),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又称“报刊裁判”Ctrialbynewspaper )。它的历史沿革是西方国家的法律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大众传媒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或涉案的当事人做过多的报道和渲染,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间接影响判决的公允。

3. 报章文体

【答案】“报章文体”是清末时期我国近代报刊文体的一种称呼,广义上,是指当时报刊上的一切新闻文体,狭义上,是指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政论家在报刊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新颖政论文体。报章文体由王韬开启,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的运用最有影响,因此又称之为“时务文体”。这一文体打破传统古文、时文、骄文在写作上的清规戒律,畅所欲言; 文字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同时根据内容需要,使用俗语、韵语及外来词汇句式; 在平易晓畅之余,热情奔放,富于煽动。“时务文体”,不仅戊戌前后风靡一时,而且对辛亥革命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报刊文章也有很大影响。

4.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答案】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新闻事业有了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