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666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666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666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2 2018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666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3 2018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666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3 2018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666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2

一、名词解释

1. 《教我如何不想他》

【答案】《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2.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3. 《百鸟朝凤》

【答案】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又使乐曲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 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4. 华彦钧

【答案】华彦钧是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和技艺早在18岁时就己被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35岁时双目失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5.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

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6. 萧友梅的《问》

【答案】《问》是一首艺术歌曲。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2年,初刊于歌曲集《今乐初集》。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歌词偏于古雅,音乐借鉴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在祖国外受帝国列强凌辱、内有军阀混战的现实下,忧虑和不满的情感。

二、选择题

7. 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专的校长是( )。

A. 任光

B. 肖友梅

C. 黄自

D. 刘天华

【答案】B

【解析】肖友梅,字雪朋,号思鹤,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他于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专,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

8. 中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是( )。

A. 天韵社

B 春柳社

C. 音乐讲习会

D. 中华美育会

【答案】C

【解析】沈心工组织中国留学生成立了“音乐讲习会”,专门聘请日本音乐家为师,研究中国乐歌的创作问题,这是中国人举办近代音乐讲习活动的首创。

9. 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是( )。

A. 国立音乐院

B. 音乐传习所

C.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D.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

【答案】A

【解析】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始建于1927年。国立音乐院是中国所有音乐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揭开了中国专业音

乐教育史的新页,开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路。

10.创作有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我国著名音乐家是( )。

A. 聂耳

B. 马思聪

C. 安波

D. 冼星海

【答案】D

【解析】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禹,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38年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1.小提琴与钢琴《夜景》、钢琴《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两首作品堪称中国最早完全运用自由无调性技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们的作者是( )。

A. 谭小麟

B. 丁善德

C. 桑桐

D 马思聪

【答案】C

【解析】①小提琴与钢琴《夜景》由桑桐作于1947年,为我国第一首无调性音乐作品。该曲是一首标题性乐曲,意图表现静夜湖边,林中夜莺鸣咐,一位诗人独自在湖边徘徊,时而哀伤,时而激昂,最后只有夜莺的歌声和诗人的哀吟的余音的背景。②桑桐作于1947年的钢琴独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同名青海民歌为素材,采用了自由无调性的和声处理方法写成。作者试图将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与现代和声技法相结合。

12.“流亡只部曲”中的第一首是( )。

A. 《丈夫去当兵》

B. 《松花江上》

C. 《离家》

D. 《上前线》

【答案】B

【解析】《流亡三部曲》是在抗战时期万众传唱、脍炙人口的一组爱国歌曲,对激励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流亡三部曲》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 第二部《流亡曲》、第三部《复仇曲》,创作者均为刘雪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