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资产评估准则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际收益

【答案】实际收益,是指在现状下实际获得的收益,实际收益一般来说不能用于评估,因为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的经营能力等对实际收益的影响较大。

2. 账龄分析法

【答案】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分析应收账款预计可回收的金额及其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账龄越长,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将应收账款按照账龄长短分成不同的组别,按不同组别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

3. 预期收益原则

【答案】预期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资产的价值可以不按照过去的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决定,而是基于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决定的。资产评估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实现资产的未来效用或获利能力。一项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很高,但对购买者来说,其效用不高,评估值就不会很大。

预期原则要求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必须合理预期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以及拥有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

二、简答题

4. 简述流动资产的评估程序。

【答案】流动资产的评估程序如下:

(1)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进行评估前,首先要确定被评估对象和范围,应依据资产业务所涉及的资产范围而定,只有纳入资产业务范围的资产才是评估对象。在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划清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界限;②核实待评估流动资产的产权归属。

(2)清查核实。在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的基础上,需对评估流动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验证基础资料。对流动资产的清查核实往往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采用抽查核实的办法,抽查的数量与金额取决评估人员对企业自查情况的可靠性判断以及对抽查结果的可靠性判断。

(3)对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进行质量状况调查。对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进行质量状况调查,目的是了解这部分资产的质量状况,以便确定其是否还具有使用价值,是否存在实体性的贬值,并核对其技术状况和质量等级与评估资产清单的记录是否一致。对被评估资产进行质量状况调查,是正确评估资产价值的基础。

(4)对债权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被评估企业与债务人经济往来活动中的资信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对每项债权资产的经济内容、发生时间的长短和发生的原因等因素的核实,综合分析

确定各项债权回收的可能性、回收时间、回收时可能发生的费用等。

(5)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的选择要考虑评估目的(资产业务性质)和不同种类流动资产的特点。

(6)评定估算,确定评估结论。经过上述评估程序后,即可按选定的方法对被评估流动资产进行评定估算,最后得出相应的评估结论。

5. 其他资产作为评估对象界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对其他资产进行评估,其主要依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其他资产未来可产生效益的时间,应作为对其评估的主要依据。如果在评估基准日后没有尚存的资产和权利,只是因为数额过大采用分期摊销的办法,不应计算其评估值。

②其他资产在未来单位时间内(每年、月)可产生的效益或可节约的货币支出额,取决于其他资产发生时预付费用的数额、预付费用取得某项服务权利持续时间和评估基准日后该项服务权利尚剩余的时间。

③其他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后所能产生的效益,是否需要考虑其货币时间价值,主要应根据新的产权主体在未来受益期的长短。一般来说,在一年以内的不予考虑;超过一年的,视其具体内容、数额大小,以及市场行情变化趋势而定。

6. 如何理解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与经济技术原则?

【答案】资产评估原则是规范资产评估行为和业务的准则,包括工作原则和经济技术原则。

(1)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是指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①独立性原则。指评估机构应始终坚持第三者立场,不为资产业务当事人的利益所影响。评估机构应是独立的社会公正性机构,不能为资产业务中任何一方所拥有,也不能隶属于任何一方。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从组织上保证评估工作不受有关利益方的干扰和委托者意图的影响。②客观公正性原则。它要求评估结果应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这就要求评估者在评估过程中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收集有关数据与资料,并要求评估过程中的预测、推算等主观判断建立在市场与现实的基础之上。③科学性原则。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必须根据特定目的,选择适用的价值类型和科学的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使资产评估结果准确合理。在整个评估工作中必须把主观评价与客观测算、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评估工作做到科学合理、真实可信。

(2)资产评估的经济技术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进行具体技术处理的原则。它是在总结资产评估经验、国际惯例以及市场能够接受的评估准则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预期收益原则、供求原则、替代原则、贡献原则和评估时点原则。①预期收益原则。指资产评估中资产的价值可以不按照其过去形成的成本或购买价格决定,但是必须充分考虑它在未来可能为其控制者带来的经济效益。②供求原则。供求规律同样适用于资产的定价,要求评估人员在给资产定价时应充分考虑评估时市场上被评估资产的供求状况。③替代原则。它是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即价格最低的同质商品对其他同质商品具有替代性。④贡献原则。它是指单项资产或资产的某一构成部分的

价值,取决于它对其他相关的资产或资产整体价值的贡献,而不是孤立地根据其自身的价值来确定评估值;也可以根据当缺少它时,对相关资产或资产整体价值下降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其评估值;⑤评估时点原则。为了使资产评估得以操作,同时保证资产评估结果可以被市场检验,在资产评估时,必须假定市场条件固定在某一时点,即评估基准日。

7. 评估准则规范的资产评估程序有哪些具体环节?

【答案】我国评估程序准则规范的评估程序为:

(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

(3)编制资产评估计划;

(4)现场调查;

(5)收集资产评估资料;

(6)评定估算;

(7)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

(8)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归档。

8. 试述价值类型在资产评估中的作用。

【答案】(1)价值类型是影响和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

资产评估价值是某项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表现,其价值涵义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国际评估准则》中指出:专业评估师应避免使用未经限定的“价值”概念,而应对所涉及的特定价值类型进行详细描述。在运用和理解评估时明确披露价值类型和定义尤为重要,价值类型和定义需要与特定的资产评估业务相适应,价值定义的改变会对各种资产所具有的价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价值类型制约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价值类型实际上是评估价值的一个具体标准,为了获得某种标准的评估价值,需要通过评估方法获得。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国际评估准则》中指出:评估市场价值的最常见方法包括市场(比较法)、收益资本化或现金流折现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事实上,评估方法本身只是估算评估价值的一种思路,价值类型确定后直接制约着方法应用中各种指标、参数的判断和选择。

(3)明确评估价值类型,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评估结果,可以避免报告使用者误用评估结果任何评估结果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评估目的、市场条件决定其价值涵义是不同的,评估价值也不相同。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提出评估价值,并明确其价值类型,可以使报告使用者更清楚地使用评估价值。这样也可以规避评估师的责任。

9. 委托方对资产评估报告一般有哪些具体的使用?

【答案】一般来说,委托方应该是评估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为了交易的需要而使用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评估的委托方可以是企业、个人,也可以是政府部门(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