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817中国近代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瀛环志略》
【答案】《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作者徐继畲于1844年完成初稿,初名《舆地考略》,1844年改名为《瀛环考略》,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该书共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不仅介绍近代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该书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豫湘桂战役
【答案】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帝国陆军于1944年发动的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战役主要分为河南战役、湘桂战役、桂柳战役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调集了五六万人,进攻驻守河南的国民党汤恩伯、胡宗南所部两大战区,日军在4、5月间先后攻陷郑州、洛阳等地。第二阶段,日军从湘北分路南犯,长沙6月19日陷落,6月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并包围衡阳。第三个阶段,日军从湖南、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开始了桂柳作战。11月,日军陷桂林、柳州,12月2日占领独山。1945年1月,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但始终没有通车。在豫湘桂战役的短短八个月内,国民党损失兵力六七十万人,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3. 《广州湾租界条约》
【答案】《广州湾租借条约》是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的条约。1898年4月,
,法国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6日正式和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此外,法国还取得了修筑从越南边境至昆明和从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以及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并逼迫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从此,滇、桂、粤三省变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4.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答案】《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是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1858年11月清政府分别同英、法、美三国签订。地点在上海,清政府代表是钦差大臣桂良。章程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按价值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
5. 康有为
【答案】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6.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7.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答案】《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炳麟发表的反对君主立宪的著名论文。1903年,章炳麟在《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观点。针对康有为关于中国“公理未明,旧俗俱在”因而“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观点,他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当时革命派从思想上、理论上正面批判立宪派的重要著作。
8. 时务学堂
【答案】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堂。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
任分教习。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
二、论述题
9. 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案】(1)革命的胜利说明了买办封建专制政权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只有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2)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旗帜。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的又一个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
(4)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具有很大的鼓舞和借鉴性。中国人民为取得胜利而英勇斗争的丰功伟绩,是人类历史的光辉一章。
10.简述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晚清中国的影响。
【答案】(1)《南京条约》
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协定关税,废除“公行”制度。条约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的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公使常驻北京,増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赔款,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中法新约》
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增开商埠,中国铁路修建须向法国人商办。法国势力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并首先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法军撤出台湾、澎湖后,清政府于当年设置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4)《马关条约》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增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长江流域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辛丑条约》
赔款,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拆除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准许各国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