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813史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南昌起义

【答案】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为挽救革命失败而决定发动的,具体领导者有周恩来、朱德、叶挺、叶剑英等。8月1日2时起义开始,数小时后,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和《中央委员宣言》。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南下,随后接连遭受敌人攻击。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起义主要领导人分批撤离部队,周恩来取道香港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工作。起义军一部进人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坚持革命的经验等原因,在进入广东后遭遇强大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2. 北洋海军

【答案】北洋海军,也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晚清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1888年,该舰队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共有船舰22艘,官兵四千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提督是淮系将领丁汝昌。189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实力,强令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1895年初,丁汝昌等自杀殉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彻底失败。

3. 资政院

【答案】资政院是指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设立的立法、咨询机构。1907年,清政府宣布筹设资政院,1910年9月正式成立。《资政院院章》第一条规定,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即为召开国会预作预备。资政院议员分为钦选和民选二种,各占100议席,外加钦选总裁2人。资政院的职责主要有: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议决税法及公债;新定及修改法典,但无权制定修改宪法。议决的法案须“请旨裁决”。资政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但还不是完全的立法机构。

4. 国民会议运动

【答案】国民会议运动是孙中山晚年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事和平救国而唤起民众的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

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夺取解决国事权利的斗争,广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北上,并于11月发表宣言,指出在全国正式政府未成立前,国民会议预备会议应该是号令全国的总机关。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于是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

5.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6. 中东路事件

【答案】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7月中苏之间因中东铁路归属权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起因是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苏军胜,12月,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7. 学衡派

【答案】学衡派是在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及胡先舖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学衡派也相应解体。

8. 《广州和约》

【答案】《广州条约》即鸦片战争中清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订立的停战协定。鸦片战争开始后,在广州主持抗战的奕山、杨芳等人根本无心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1841年5月2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规定清军六天内撤至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一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二、论述题

9. 简要述评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答案】(1)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服务的封建旧伦理道德。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的精神。

②进行“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文学的革新与政治的革新联系在一起。

③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抨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从抨击孔教出发,集中批评纲常礼教,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2)意义

①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空前的沉重打击,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对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②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③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局限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就其内容来看,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①新文化运动的某些发起人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坏,西方文化一切皆好。这种绝对化、简单化的态度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

②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运动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新文化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1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是怎佯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的?

【答案】中俄之间本无边界问题,但由于沙俄极力推行向东扩张政策,侵占了广阔的亚洲土地,中俄始成为邻国。在清朝前期,清政府曾有效地遏制了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但到清朝后期,沙俄乘清政府日益虚弱之机,便重新加紧了对中国领土扩张的侵略活动。

(1)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沙皇尼古拉一世便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指示

1854年,他具体制定和执行侵占黑龙江流域的计划。在完成侵占中国庙街和库页岛等地的计划后,

穆拉维约夫便开始实行“武装航行黑龙江”的侵略方案,明目张胆地将黑龙江下游地区划归俄国管辖。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穆拉维约夫率军赶至瑷珲,向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重划中俄边界的要求。谈判一开始,穆拉维约夫就拿出事先拟好的草约方案,蛮横地要奕山“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并以开战相威胁。奕山经不起要挟和讹诈,于1858年5月28日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据此条约,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后,穆拉维约夫又率兵侵入乌苏里江,强行登陆,对江东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860年,穆拉维约夫占领了重要港口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3)与此同时,沙俄又派公使出使中国,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再次对清政府施以武力恫吓和外交讹诈。中俄双方遂于1861年签订了《北京条约》。该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