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庆师范学院中国近代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被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在连同唐绍仪在内的十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或“唐宋内阁”。

2. 《广州和约》

【答案】《广州条约》即鸦片战争中清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订立的停战协定。鸦片战争开始后,在广州主持抗战的奕山、杨芳等人根本无心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1841年5月2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规定清军六天内撤至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一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3. 江南大营

【答案】江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天京城外建立的军营。1853年3月,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天京城外,4月移扎孝陵卫,始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呼应。此后三年中,该大营清军多次堵截太平军东进,进攻天京和太平天国其他城市,给太平军以很大威胁。1856年6月被秦日纲、石达开等一举攻破,向荣败逃丹阳,旋死。1858年1月,江南提督和春在孝陵卫重建江南大营。1860年5月,太平军再次击溃江南大营清政府遂撤销江南大营。

4. 二次革命

【答案】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宋案真相大白,引起革命党人不满,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5. 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潼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6.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答案】《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炳麟发表的反对君主立宪的著名论文。1903年,章炳麟在《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观点。针对康有为关于中国“公理未明,旧俗俱在”因而“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观点,他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当时革命派从思想上、理论上正面批判立宪派的重要著作。

7. 赫德

【答案】赫德,英国人,清末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前后执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达48年之久。1863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定并推行一套由外国人管理的半殖民地海关制度,控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干预中国的内政、外交事务。1876年订立《烟台条约》时,担任李鸿章的助理。中法战争期间,暗助法国,策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签订《中法新约》。1908年回国。

8. 八一宣言

【答案】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于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通称。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种的大祸追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二、论述题

9.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答案】(1)中国革命有了新式政党的领导。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代表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革命彻底性和思想先进的特点克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成为民主革命以来的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使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全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

后,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有中国

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由以上四点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0.评价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1)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

①1928年北伐打败了奉系军阀,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地位大大加强,为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准备了前提。

②一些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为改订新约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能性。1926

年底,英国表态中国应有关税自主权。接着,美国表示愿意放弃在中国的关税控制和治外法权等。

③北伐战争的时候,帝国主义制造了万县惨案、九江惨案等,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取得民心,决定进行改订新约运动。这也是一个独立政府争取国家主权的表现。

(2)改订新约运动的内容

①争取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交涉,最终,美、英、法、德、挪威、荷兰、瑞等与中国签订了关税条约;比、意、葡、日、丹麦、西班牙等国与中国条约期限已满同中国签订了新的友好通商条约。这些国家在条约中都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同时又都享有“最惠国待遇”。中国的关税自主仍不能完全实现。取得关税自主权后,国民政府便开始取消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经过一系列交涉未果,后由于国民会议即将召开,为了能对大会有所交待,国民政府不得不在1931年5月4日宣布中止谈判,颁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后因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而未能实施。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努力成效甚微。

②收回租界。在解决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问题的同时,国民政府便已经就镇江、厦门英租界、天津比租界和威海卫租借地同英、比进行谈判并将其收回。领事裁判权问题谈判中止后,国民政府正式进行收回租界的交涉。但因领事裁判权问题未能解决,阻碍了收回租界方案的实施。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改订新约运动被迫中止。1934年,中英、中美条约已届十年修约之期,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向英、美提出修约要求,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改订新约运动遂宣告结束。

(3)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

①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改订新约运动具有积极作用:

a. 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南京国民政府用不太长的时间,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新约,减少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

b. 在一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c. 伴随着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同时,改订新约运动也有其局限性,即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