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813史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八一三事变
【答案】八一三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舰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进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3. 二次革命
【答案】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宋案真相大白,引起革命党人不满,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4. 公车上书
【答案】公车上书是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举行的上书请愿。1895年4月,在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听闻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于是起草了《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迀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细论述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讨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发动举人上书事件,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成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
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于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6. 马嘉理事件
【答案】马嘉理事件是指1875年英国在我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又称滇案。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没有和地方官协商就强行入境,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腾越地区人民在云南边境杀死了马嘉理。1876年,英国借此事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
7. 行宪国大
【答案】在国民党军事失败、政治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形势下,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其中心议题就是选举总统、副总统,开始实行民主宪政。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副总统的选举则集中突显了李宗仁、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意欲让孙科当副总统,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意愿与孙进行竞争,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出,4月29日,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在外部危机、内部矛盾严重的情况下,行宪国大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激烈。
8. 东南互保
【答案】东南互保是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英、美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东南地方督抚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协议。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蓬勃兴起,帝国主义胆战心惊。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保护他们自身在中国的利益,1901年6月26日,与清政府地方督抚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的盛宣怀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一方面,“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强化了压制地方的军事力量,限制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开展,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东南互保”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另一方面,“东南互保”又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
二、论述题
9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呈现出什么特点?可以看出,革命派存在的弱点是什么? .
【答案】(1)主要特点
①选择在距离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遥远,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国南部地区发动起义,这些地区有漫长的海岸线或国防线,便于运输饷械和人员。
②这些起义没有在群众中做深入的发动和组织工作,主要是依靠会党或新军。
③这些起义都幻想短时间内夺取胜利,企图占领个别城市。
(2)存在的弱点
①从起义地点来看,只注意到东南沿海尤其是两广地区,却忽视了北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能给清政府造成更大威胁的,同时还忽视了同日益高涨的群众斗争结合起来。
②从斗争策略来看,忽视发动和依靠群众,主要依靠会党或新军,热衷于少数人的军事冒险。
③从组织领导上看,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大多缺乏周密细致的筹划,举事仓促,此起彼伏,不能造成巨大声势而容易被各个击破。
10.洋务派创建民用企业的原因是什么?民用企业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案】(1)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兴办民用企业的原因主要有:
①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费困难。官办军事工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由于军事工业耗资巨大,清政府财政枯竭,无法筹措足够的款项来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洋务派在实践中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即必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必要的经济基础,借以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而民用企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赢利多,可及时补充军事工业所需经费。
②遇到原料、材料供应不上和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开办厂矿既可解决原料、材料的困难,又可堵塞漏厄。兴办铁路可以便利于调兵运械,同时,新式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办新式交通运输业。
③抵制洋商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就包括抵制外轮掠夺和加强国防两种意图,而他创办上海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抵制洋布进口,与外商争利的目的。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进行“自强”活动、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经营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2)民用企业的特点:
①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仍带有较明显的封建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中的工人以出卖劳动力为主,与企业的主人是雇佣关系。所以这种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它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又带有不少的封建性,管理机构实为封建衙门的翻版。
②洋务派民用企业,大都具有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后,就获得10年专利权,不许商人另设新厂。
③经营管理极端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少数人发了横财,而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作用。洋务派兴办的新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这些新式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建立了初步的基础。
②产品是作为商品而进行生产的,从而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某些产品起到了抵制洋货的作用。
③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造就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力量,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经验,使近代科技知识得以传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