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近30十年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第二语言学习研究方向已经从对最佳教学方法的研究转移到对学习中所涉及的各种学习者因素的研究。学习策略一直被认为是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且有意义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中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已进行的诸多工作都在设法确定那些好的语言学习策略,并试图把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诸如语言水平﹑性别﹑文化背景﹑课程任务和情感因素等学习者因素联系起来。然而,绝大多数富有成效的工作都是针对国外二语学习者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尽管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大学层次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专门针对占中国英语学习者主体的中学生的研究少之又少。文秋芳和王非发表在《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很清楚地揭示了这一现实,该文回顾了过去二十年历中国大陆学者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实证研究,38篇发表在中外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仅有4篇针对中学生,它们从微观角度分别研究了听力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策略。中学生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学习群体,在身体和心理上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学习方式。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能够直接转移和使用到中学生身上,正基于此,作者就自己感兴趣的性别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为切入点,在高中学生中进行了一项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报告,目的是调查他们的策略使用情况,并研究策略使用与性别的关系。 本调查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是Rebecca. L. Oxford (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并针对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条件做了修改,问卷题目(见附录)共51项,其中涉及记忆策略6项,认知策略18项,补偿策略6项,元认知策略12项,情感策略5项,社交策略4项,问卷采用5份等级制记分。2004年10月,作者在陕西省山阳中学高二年级中抽取四个班(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共210名学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3分,其中男生138份,女生65份。所得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version 12.0)进行了处理,统计分析之前,对各项策略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分析,信度系数为0﹒7860,所以此次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介,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简要回忆了中外语言学家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性别与语言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次调查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分析的步骤;第四部分罗列了本次调查的结果;第五部分是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局限性;第七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及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1)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最常用的策略是情感策略和补偿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2)无论是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上,还是对各类分项策略的使用上,都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研究者还发现在SILL中列出的51项分项策略中,女性在15项的使用上明显优于男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