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338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发卡结构。
【答案】发卡结构是指单链RNA 分子在分子内部形成部分双螺旋的结构,这种部分双螺旋的结构类似于发卡。
2. 临近和定向效应。
【答案】临近效应是指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在酶活性部位的累积,有研宄发现溶液中的
底物浓度为
而活性中心的底物浓度为lOOmol/L。定向效应是底物在活性中心的定向排
布,定向效应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3. 核小体(nucleosome )。
【答案】核小体是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 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4.
(年)内含子
【答案】
内含子
是指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
中的区域。
列。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
外显子的
5.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答案】
波尔效应是指增加进血红蛋白释放氧。反之高浓度的
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并且发现増加
分压,
提高或者增加
的浓度,能够提高血红蛋白亚基的协同效应,
值,也能增加亚基协同效应,促
和
分压的变化,对血红蛋白结
的分压,
都将促进脱氧血红蛋白分子释放
浓度或
值及
离子浓度或降低
这些相互有关的现象。波尔效应主要是描述
合氧的影响,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6. 酶的比活力。
【答案】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一般用
7. DNA 损伤(DNAdamage )。
【答案】DNA 损伤是指发生在DNA 分子上的任何化学改变。
8. 光合电子传递链。
蛋白表示。
【答案】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水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最后到
达
这些递体在类囊体膜上是有序的排列,互相衔接。
二、问答题
9. 有一蛋白质,在某组织内含量很低,很难分离提纯,现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并从其他实验室要来该蛋白质的抗体,问用哪些实验方法可以初步证实组织内的确含有该蛋白质?
【答案】先根据这种蛋白质的分子质量,选用一定浓度的聚丙烯酰胺作用分离胶,用SDS-PAGE 分离从该组织中提取到的蛋白质。然后,用蛋白质印迹技术,转移到特定类型的薄膜上,最后用酶联抗体进行检测,观察一种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条带是否呈阳性反应。如果呈阳性反应,则初步证实组织内的确含有该蛋白质。
10.哪些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可由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途径的中间代谢物直接转化而来?
【答案】糖代谢为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提供了碳骨架,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是丙氨酸的碳骨架来源,丙氨酸可通过谷氨酸转氨基给丙酮酸而得到,
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酰乙酸则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生物合成提供碳骨架,其中由酸,由草酰乙酸转氨基可得到天冬氨酸。
11.光合磷酸化有几个类型?其电子传递有什么特点?
【答案】光合磷酸化可分为3个类型:
(1)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路。 (2)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电子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
(3)加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其电子传递也是一个开放的通路,
但其最终电子受体不是
而是
12.
硝酸盐是如何被还原为
酮戊二酸和草
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可得到谷氨
或的?
或
)的,其反应为:
【答案】
硝酸盐是由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还原成(
13.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学说的要点。
【答案】酶分子活性部位的结构原来并非和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但酶的活性部位不是刚性的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使酶活性部位上有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 排列和定向,因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结合成中问产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应。
14.试述使用酶作催化剂的优缺点。
【答案】(1)优点:
①专一性高,副反应很少,后处理容易。 ②催化效率高,酶用量少。
③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在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 ④酶的催化活性可以进行人工控制 (2)缺点:
①酶易失活,
酶反应的温度、②酶不易得到,价格昂贵。 ③酶不易保存。
15.DNA 样品为线形的双螺旋。取部分样品涂布在栅板上,温度维持在双螺旋结构没有变化。另取部分样品进行同样的操作,只是温度为提供什么信息?
【答案】
形结构是由于双螺旋DNA 局部片段解旋形成的。这些片段富含A-T 碱基对,
A-T 比G-C 的热稳定性差。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DNA 双螺旋链中碱基组成上的差别。
16.简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 的复性过程:(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的温度;(3)高浓度的DNA 链。
【答案】(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 链问的静电作用,促进DNA 的复性;
(2
)低于
的温度可以促进DNA 复性;
(3)DNA 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 复性。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后,用电子显微镜
离子强度等要很好控制。
观察,发现线形的双螺旋中出现了一些形(也称为“眼”形)结构,请解释此现象。这种现象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