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中国电影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景深镜头

【答案】景深镜头是摄影机沿着纵深方向安排组织被拍摄对象,从而产生逼真的空间立体感觉的镜头。当人物在前后景之间运动,立体感格外强烈。景深构图在视觉上突破了戏剧、绘画中存在的“第三面墙”,给电影造型开拓了新的领地。现代电影常常运用开放式构图,以获得更强的空间真实感和造型潜力。创作者可以利用前景和后景两个空间内的不同事件形成对比关系。

2. 微电影

【答案】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视频短片,其主要特点有:①“微平台”,立足于各种新媒体,可移动播放; ②“微放映”,每部时间在30秒~300秒左右; ③“微制作”,制作周期只需几天或数周; ④“微投资”,每部成本在数千至万元左右。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相结合的产物,更适应移动网络时代的需求,自07年出现至今日渐兴旺,因其为广人电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而深受喜爱,代表作有《父亲》、《青春期》等。

3. “十七年”电影

【答案】1949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期间生产的电影简称“十七年”电影。“十七年电影”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形象记录。作为最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载体,电影除了体现艺术审美价值外,还在更大意义上被当作树立权威意识形态的工具,在政治与艺术的结合上,创立了一套充满政治激情的电影语言体系,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电影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红色娘子军》《赵一曼》《战火中的青春》等。

4. 谢铁骊

【答案】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谢铁骊的诗意激情和细腻精微表达特色,使他成为人情味浓郁的独特导演。谢铁骊是编剧与导演并佳的少数名导,除《海霞》外,《早春二月》、《包氏父子》《红楼梦》等都是编导合一。他还创作有《无名岛》《暴风骤雨》《知音》《今秋桂花迟》等。

5. 《刘二姐》

【答案】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导演苏里,编剧乔羽,作曲雷振邦。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6. 费穆

【答案】费穆,中国电影导演中艺术风格突出的佼佼者。1934年到1935年,创作的《人生》《香雪海》《天伦》等,注重家庭伦理和人间亲情的倾向基本表现出来,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明显展露。30年代费穆的电影还有《狼山喋血记》等。

二、简答题

7. 谢晋导演的土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谢晋艺术生命力旺盛,优秀影片一部接一部的涌现而且小断在国内外获奖。他的影片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开掘深入、善于刻画人物,特别创造了一系列的妇女形象,善于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拍的影片为国内外广大观众所喜爱。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例如《天云山传奇》。

(1)主题开掘深刻。《天云山传奇》第一次艺术地完整地在电影中反思从反右运动以来我党工作中左的错误思想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一代人的历史悲剧。

(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罗群、冯晴岚、宋薇、周瑜贞、吴遥等。

(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以人物的心理线索来结构影片,尤其以宋薇的内心独白来贯穿。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中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加了不少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闪回和幻觉,这大量地表现在宋薇的身上。充分发挥了电影多种表现手段的作用,灯光参与创作,主观镜头的运用,重视画面后景的作用,注意通过人物口常生活动作表达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8. 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默片时代的典范性作品?

【答案】影片的风格在当时被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因为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挣扎在一种痛苦的“两重生活”之中,她的挣扎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挣扎,更是一种灵魂的挣扎。在影片中,编导吴永刚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和对无私母爱的赞美。影片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现实的意味,正如吴永刚在《<神女>完成之后》一文中所说的:“在上海,尤其可以见到这种现象:她们被人蹂蹭,被人唾弃,被当作榨取金钱的工具,过着非人的生活。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

9. “恢复时期”电影创作情况如何?

【答案】1977年和1978年共生产故事片50多部,大致可分为:

(1)揭批“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有《十月的风云》,第一部正面反映与10多部。

(2)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大河奔流》等10多部。

(3)惊险样式影片有《黑三角》《猎字99号》等7部。

总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三中全会前,全国处在新旧交替、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电影创作也受到政治的制约,处于徘徊状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三、论述题

10.如何认识人民电影事业建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人民电影事业自诞生起便迅速发展。1938年春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1938年夏天,袁牧之、吴印咸等人到延安,于1938年10月开始拍摄人民电影事业的第一部影片,反映根据地人民生活斗争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并成立了解放区的第一个电影制片组织“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其历史意义主要有两方面:

(1)抗战时期解放区人民电影事业的建立,预示着中国电影中一个新的历史传统的开创,特别是其所开创的一系列电影创作和管理原则,却极其深远地影响到新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

(2)抗战胜利后,党及时组织力量接收了伪“满映”,并建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较正规的电影制片厂。它的成立为建立党领导下的正规电影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方针,训练了不少电影干部,开始建立了一套电影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往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11.费穆创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案】(1)费穆创作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费穆用电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关心的不是社会政治的变动,而是人生哲理的思想内涵;

②费穆作品的基本主题是中国儒学传统中的“礼义”主张、内省哲学以及泛爱主义学说等,在他30年代拍摄的《人生》、《天伦》、《香雪海》等影片中就可看到儒家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③费穆常常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人生,他肯定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提出了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的思想;

④费穆对人性探索的中心课题是情与理的关系,即个性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2)费穆创作的艺术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艺术形式上,费穆力求寻找符合中华民族的雅文化中的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把写意与写实、主观与客观以虚实结合的方法统一起来,追求一种意境美的创造;

②费穆非常注意让视听形象直接参与意境美的营造,让电影情境的特殊美感产生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③在情节上,费穆把冲突和情节的进展集中建立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扣住人物间的情感冲突来展开情节;

④费穆非常注意电影言语的含蓄性,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