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巫《燕歌行》)
【答案】限:阻隔。
2.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2)再:第二次。
3.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問楚有神充死己三幹歲矣。
【答案】顾:回头看。
4.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答案】“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一个分句的主谓谓语之间,表示语意未完,让听者或读者等待下文。
5. 虎求百兽而食之。(《战国策·楚策》)
【答案】而:连词,表示顺承。
6. 观其辟丸也 .
【答案】躲避。后来写作“避”
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答案】(1)体:肢。
(2)勤:劳。
(3)五谷:稻、黍、稷、麦、菽。
8.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答案】兵:兵车。
二、名词解释
9.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10.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11.[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12.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13.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14.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商时期人们崇尚占卜,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
上的卜辞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三、分析题
15.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指出活用的词,活用的种类),并翻译全句。
(1)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2)孟嘗君客我。
【答案】(1)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①指出活用的词:贵、贱。
②活用的种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翻译全句:开明的君主会认为五谷更加贵重,而金玉则很廉价。
(2)孟嘗君客我
①指出活用的词:客。
②活用的种类: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翻译全句:孟尝君把我当成客人。
1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2)诸将皆莫言,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3)不务出此,而天下己集,乃谋畔逆。(《史记·淮阴侯列传》)
(4)孤不自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5)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6)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7)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易·系辞下》)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陶潜《饮酒》)
【答案】(1)藉:通假字,“籍”通“借”,暂时把自己的财物给别人使用。
(2)详:通假字,“详”通“佯”,假装。
(3)畔:通假字,“畔”通“叛”,反叛。
(4)信:通假字,“信”通“伸”,伸张。
(5)垂:通假字,“垂”通“陲”,边陲,边疆。
(6)贾:古今字,“贾”后写作“价”。价格。
(7)信:通假字,“信”通“伸”,伸展。
(8)辨:通假字,“辨”通“辩”,辩解,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