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663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663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663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7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663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2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663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17 2018年山东大学体育学院663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2

一、简答题

1.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答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需要做到:

(1)在多鼓励、严要求和适当、适度批评时,要力争做到表扬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强化每一个努力。

(2)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

(3)要“对事不对人”,尤其要将表扬和批评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努力上,放在行为表现上,放在是否有所提尚上。

(4)要树立学生的评价标准,使他们逐步地做到自我表扬和批评。

(5)要了解学生对教师表扬、批评的理解与评估。

(6)要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理智、慎重地使用惩罚。

2. 简述如何测量注意。

【答案】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一般从行为、生理学以及自我报告法这三个方面来测量注意。

(1)行为方面

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常常利用探点反应时技术进行注意的行为评估。

(2)生理学方面

当唤醒水平不断升高时,注意范围不断缩小。因此,可以根据心率、脑波等生理学指标来提供一个连续的注意变化过程的具体信息。

(3)自我报告法

自我报告法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一般将注意作为一种倾向或特质来加以测量,注意和人际关系方式测验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测量注意的人格特质的工具。

3. 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

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研究者基本认定人

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②个体生理状况

大多数研究支持患心脏疾病的危险性等因素与体育活动呈负相关。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或者认为自己心血管问题是由锻炼而引发的个体,更容易退出体育活动。相反,相信自己有健康问题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坚持体育活动。

③个人行为

一般来说,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比被动参加有监督活动的个体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 ④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a. 人格特征包括自我效能、自我动机、独立性等与开始和坚持活动有关。自我效能可以准确地预测体育活动的坚持情况。

b. 社会体格焦虑也影响着体育活动行为的各个方面和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和乐趣。

(2)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

①物理环境

活动场所是否方便是影响活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有规律的活动者来说,有个适宜的健身场地非常重要,很多健身活动退出者退出的原因是由于活动场所的不便。

②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个体不喜欢自己单独锻炼。活动计划指导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因素。

③体育活动的特征

近来的研究发现,当个体以50%或未超过他们的有氧能力的负荷量来从事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坚持性最高。

4. 教练员的领导功能有哪些?

【答案】教练员的领导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功能

这是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由于教练员在体育团队中占据着显赫、重要的位置,他要能够审时度势,知人善任,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做出最终的决断。

(2)组织功能

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教练员要在做出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工作,要尽可能科学、有效地安排计划,使用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沟通功能

身处中心地位的教练员,在队伍中人际关系、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其职责之一,又是影响工作效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是教练员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协调关系、提高效率的可靠保证。

(4)激励功能

激励是教练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制定各种条例、制度,提高运动员积极性和充分发挥运动员创造性的有力武器。

(5)创新功能:创新能力是教练员应有的基本素质,教练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要鼓励下属创新,安于现状意味淘汰,鼓励教练员创新,才能扮演好运动团体目标创新的功能。

5. 运动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

【答案】(1)条件反射则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它是人和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生活条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是无限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2)运动技能形成是一个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该过程的发生和形成是受意识支配,服从于一定目的与任务,是在大脑皮层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完成的。

(3)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层为运动基础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

6. 简述的三度归因理论。

【答案】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度理论。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协变性原则。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下列三个变量:

(1)区别性: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2)—贯性: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相同的反应。

(3)—致性:针对人,即其他人。

二、论述题

7. 试述归因方式对人的行为表现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案】(1)在运动情境中

①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常常将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好归因于自己运动能力强或努力。

②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则常常把失败看作是任务太难、自己的运气不佳、教练员不好、裁判员不公等外部原因。

③例如,一个总是把自己体育成绩差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学生,如果长期地、反复多次地得到较差的体育成绩,他就可能会逐渐地由外源性归因转为内源性归因,认为自己的体育成绩差是由自己的体育能力弱所导致。

一般来说,内部归因的个体成绩要比外部归因的个体成绩好。所以,可以将内外源的位置与其能力结合在一起,用来预测个体的体育运动成就。

(2)在成就情境中

①将行为结果归于不同的原因维度,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期望和习得性无助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