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地理学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同心圆理论
【答案】城市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由伯吉斯提出,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2. 郊区化
【答案】郊区化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3. 旅游资源
【答案】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4. 和谐论
【答案】和谐论是在1980年国际地理大会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己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 ②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险循环。
5. 斯匹克曼
,围堵政策之教父’,【答案】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他是
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斯皮克曼出过两本谈外交政策的书,从斯皮克曼的地理学与外交著述看来,他支持地理决定论。
6. 白兰士
【答案】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7. 城市感知
【答案】城市感知是指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不同印象。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在城市里居住时间长的人与从农村或较小市、镇来大城市的人则会感到城市烦躁、忙碌,过于紧张; 也有人虽然感到不习惯,但又感到好奇,能够逐渐适应。
8. 民俗
【答案】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民俗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民俗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因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民俗有利于生产和民族的繁荣,有的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所以,有的民俗小断地被改革或淘汰,而新的民俗又会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9.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
【答案】城市空间内部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
10.迁移农业
【答案】迁移农业是指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力一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现在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
(1)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2)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3)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二、简答题
11.简述民俗的特点
【答案】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里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
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一些特征。
(1)内涵的特征
①民族性
各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地方性
由于地理环境对民族经济和生活影响,民族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③集团性
不同的社会阶层、阶级等形成的社会集团之间风俗习惯也可能不尽相同。
④约束性
某种习俗可能成为全体民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具有某种不成为法的约束力。
(2)外延的特征
①承传性
每一种民族都有历史遗传的结果,有一种自然的承传性。
②变异性
民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经济方式的发展与变化,旧有的一些民俗会发生变化,同时形成新的民俗。
12.何谓人口转变及人口转变模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异同。
【答案】(1)人口转变及人口转变模式
①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
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问的相互规律。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相同点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不同点
西欧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基于经济起飞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为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
13.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案】(1)持续发展的概念
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