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地理学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体系

【答案】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或区域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起各种职能作用的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带动区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其结构包括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域结构(布局); 具有整体性、动态型、开放性、层次性、重叠型的特点;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 地理物象

【答案】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象)

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

,而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照相”

3. 行为空间

【答案】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 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邮政、电话等个人间的联系所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所料及达到的空间。

4. 人本主义地理学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 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

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答案】

5. 旅游者

【答案】(1)国际上的定义

①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过,到其他国际旅行24h 以上的人。除为获得一个由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长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a. 不属于国际游客的情况

第一,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第二,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第三,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第四,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b. 属于国际游客的情况

国际游客是指到另一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

第一,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第二,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第三,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第四,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7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②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 而少十一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在国家旅游局的旅游统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

①游客

游客是指仟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

,连续逗留不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长住国(或长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

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②海外旅游者

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③海外一日游游客

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④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

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⑤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在我国人陆居民离开长住地l0km 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 、不足24h ,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6.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7. 人口迁移

【答案】人口迁移是指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按涉及的范围是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 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8. 人地关系图式

【答案】人地关系图式是斯宾塞和托马斯在《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的。该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模式。该图式包括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六对联系带,每对联系带义都受到另两个要素的影响,因此,该图式反应出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这四个要素组成人地关系的基础,缺一不可。

9. 第三产业

【答案】第三产业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它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

10.现代服务业

【答案】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