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之西方美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圣托马斯▪亚坤那的地位和美学思想。
【答案】(1)地位:圣托玛斯是基督教会公认的中世纪最大的一位神学家。
(2)美学思想:散见于他的《神学大全》。
(3)美学观点
①“凡是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称作美的”。这个定义强调美的感性和直观性,是美只关形式不沾概念说与艺术即直觉说的萌芽。
②在指出美与善一致的同时,圣托玛斯又指出美与善毕竟有分别
a. 善是欲念的对象,欲念所追求的目的不是立即可以达到的;
b. 美是认识的对象,一认识到,就立刻使美感得到满足。
这是康德的“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说的萌芽。
③圣托玛斯在各种感官之中只承认视觉和听觉为审美的感官
a. 视觉与听觉“与认识关系最密切”,是“为理智服务的”,而审美首先是认识活动。其它感官如味觉嗅觉等所得到的快感等则主要是欲念的滴足,生理方面的动物性的反应。
b. “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形式只能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察觉。这种看法的重要性有两点:它是寻找美感与一般快感的分别的一个最早的尝试;而且确定视觉和听觉为专门的审美感官,这对后来美学的发展也起了一些影响。
④最突出的是圣托玛斯的形式主义的观点几乎与圣奥古斯丁的完全一致。他所指出的美的三个因素:完整,和谐与鲜明都是形式的因素,所以他说“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⑤在美的三个因素之中,完整与和谐是从希腊以来美学家们一向就舂重的,圣托玛斯结合到西赛罗和圣奥古斯丁所提到的颜色,另提出“鲜明”一个概念。在运用这个概念中他把美归结为神的特性。
(4)圣托马斯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①圣托玛斯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大成,也是经院派哲学的殿军,上承新柏拉图派的神秘主义,下启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美学。
②他的美学思想正如他的政治思想一样,以维护天主教会的反动的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帝国主义时代,它仿然可利用来作为维护法西斯统治的思想武器。
2. 简要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
【答案】(1)盛行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2)基本观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
(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4)影响
①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②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
(5)对于美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
①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音的质的差别都是由发音睞方面数重的差别所决定的。
②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其它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重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范。
③这派学者还把数与和谐的原则应用于天文学的研究,因而形成所谓“诸天音乐”或“宇宙和谐”的概念,认为天上诸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也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
④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提出两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看法:
a. “小宇宙”类似“大宇宙”的看法。他们认为人体就像天体,都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看。 b. 人体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的和谐的影响。
(6)毕达哥拉斯学派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美学, 里想对柏拉图,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文艺复兴时代专心钻研形式技巧的艺术家们,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
3. 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
【答案】歌德和席勒虽同为法国同一时期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但是,由于他们哲学倾向观点的不同,他们走上了不同的创作道路。歌德受卢梭、狄德罗,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影响,哲学上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而席勒则信奉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二元论者。歌德和席勒分别走上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创作道路,在艺术分析上的也有了不同理论取向,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创作方法中对艺术与自然、典型问题的认识上。
(1)对艺术与自然认识的不同
①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美学见解之不同,主要表现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
歌德与席勒一个追求现实,一个追求理想,一个从客观实际出发,一个从主观想象出发;一个看重自然,一个反对自然。歌德曾研究自然科学,而席勒则是研究历史和唯心主义哲学。就是说,歌德不仅研究文艺,而且还去研究自然科学,这就使他能尊重自然,走向现实。而席勒则是研究唯心主义的东西,进行一些抽象的历史研究,就不能不使他走向概念化,一切都从抽象的观念出发。
②歌德与席勒的创作倾向不同,其创作方法也截然不同
歌德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描写对象;席勒从概念的王国里寻找描写对象。对此,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话时说:“我主张诗应系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在美学理
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歌德与席勒早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歌德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走的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而席勒是康德唯心主义的信徒,在创作上倾向理想的浪漫主义。可以说,他们一个是从客观方面去寻找现实美,一个是从主观方面去寻找理想美。
(2)对典型问题认识的不同
①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美学见解在典型问题上的分歧
歌德和席勒都主张一般和个别要达到统一,但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反的。歌德主张从个别到一般的统一方法,席勒则主张从一般到个别的统一方法。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利用某种形式把它的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作家的再创造。这种创造的成果就是典型和艺术。而作家:在创作中对于典型的描写是要在不同的个别形象里进行选择、构思,概括出反映实际生活本质和规律的形象作为一般形象,即典型。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最后达到二者的统一。
②歌德与席勒的创作指导观点、不同
歌德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分歧时说:“在我们之间还存在看一点细微的差别,我的看法是这样: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生出了比喻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的,或者提到一般。一个人只要生动地掌握了个别,他也就掌握了一般,只不过他当时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或者他可能在很久之后才会发现。”
4.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案】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主要有: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在此一发现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國限下破土而出。
(2)艺术发现体现着作家深层的心理内容
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看深层的心理内容。对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观察力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也不仅是某种技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天才,而是和他的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他之所以能在此事物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
(3)艺术发现中的夕陆事物只是一个机缘
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机械力的运动,当茨威格由此而发现赌徒正在挣扎蓿的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
(4)艺术发现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灌注看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例如周致颐所礼赞的莲花,其外表并没有超出它在自然界的植物性状,但蕴涵着士君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