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403西方美学史(同等学力加试)之《西方美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十八世纪意大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答案】(1)历史背景

①新大陆的发现使得商业中心移到大西洋东岸,意大利开始衰退,内部久不统一,各城邦互相倾轧,加之经济衰退,遂招来不断的外国的侵略。

②教廷和封建反动势力抬头,勾结外来侵略者欺压人民,镇压异端和农民暴动。

(2)文化概况

文化衰退是经济衰退,外族统治和天主教会势力重新猖獗的必然结果。

①文化教育都掌握在耶稣学会派的手里,思想在严厉的监督之下,稍触教廷的忌讳,便会视为“异端”而遭到残酷的迫害。

②在文学方面,法国新古典主义在十七八世纪意大利只发生过微弱的影响。

a. 格拉维拿的基本观点还是理性主义的,认为诗借具体感性形象来表现抽象概念或真理,只是为哲学服务,以比较通俗的方式教育人民。

b. 缪越陀里是一个新古典主义者

他把诗看作“道德哲学的比历史还更愉快更有用的女儿和助手”,更多的注意到美的问题。他认为意象有三种:

第一,单凭理智根据想象提供的材料来形成。

第二,由理智和想象合作来形成。

第三,由想象单独形成。

谬越陀里认为第二种是主要的,这是强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③在哲学方面,尽管在迦里略的光荣传统影响之下,自然科学的研究还由陶芮切里等人一直维持下去,它对哲学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影响,哲学还是以经院派的烦琐分析为主。

2. 简述自然美与艺术美。

【答案】(1)自然美

①根源: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a. 据定义,美是显现理念即绝对精神的,所以它是无限的、自由的、独立自在的;而自然却是有限世界,它是相对的、没有自由和独立自在性的。所以单纯的自然根本就纳不进美的定义里去。

b. 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自然既然是逻辑概念的“另一体”,是精神这个统一体里的一个否定面,它就有不同程度的抽象的精神或理念的显现,也就有不同程度的美,尽管这种美

还是不完善的。

c. 精神的作用:灌注生气于各个别部分使它们显出是一个统一体的那种作用。黑格尔把这种作用称作“内在的”、“主观的”、“观念性的统一”,实即有机体之所以成为有机体的内因。

d. 生命是有机体的概念,是内在的统一。这种内在的统一既然不能“沉没在物质里”,就须显现为外在的统一。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的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②对自然美轻视的社会原因

他所处的时代是浪漫主义兴起的时代,而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崇拜自然。对自然的崇拜特别是在反动的浪漫主义者的心目里,含有浓厚的泛神主义的神秘色彩。

③黑格尔对自然美的定义

人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观性相之中(即概念与实在的统一体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时,才可以见出自然的美。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即感性素材,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统一的,形式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本质和赋予形状的力量。

(2)艺术美

①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②黑格尔美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人本主义的。我们应该从这上面认识他的进步性

a. 黑格尔的人本主义表现在他把人看成几乎是艺术的唯一对象

艺术在表现自然美时,也不是因为自然本身而是因为自然表现了人的活动和人的性格。

b. 黑格尔反对用自然主义的方式去“摹仿自然”

艺术并不是这样毫无选择,原封不动地把日常生活搬上舞台,艺术要“抓住事物的普遍性”,要对事物加以“观念化”或理想化。

③评价:黑格尔所提出来的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的文艺观点,对当时初露萌芽的自然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3. 简述莱辛在美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分析《拉奥孔》中的“诗画界线”。

【答案】(1)莱辛在美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通过他的名著《拉奥孔》,他指出诗和画的界限,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和文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特点在静穆的片面看法,把人的动作提到首位,建立了美学中人本主义的理想。

通过他的《文学书简》和《汉堡剧评》,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互相呼应,建立了市民戏剧的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的理论。

(2)《拉奥孔》诗和画的界限

①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从具体例证抽绎出关于诗和造形艺术的基本原则。

②莱辛拿雕刻和诗比较,发现一个基本的异点:拉奥孔的激烈的痛苦在诗中尽情表现出来,而在雕刻里却大大地冲淡了。

③莱辛从三个观点来考虑诗画异同问题

a. 从媒介来看

画用颜色和线条为媒介,颜色和线条的各部分是在空间中并列的,是铺在一个平面上的;诗用语言为媒介,语言的各部分是在时间雕刻中先后承续的,是沿舂一条直线发展的。

b. 从题材本身来看

题材有靜止的物体,有流动的动作:而物体各部分也是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也是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因此画的媒介较适宜于写物体,诗的媒介较适宜写动作。

c. 从观众所用的感官来看

画是通过眼睛来感受的,眼睛可以把很大范围以内的并列事物同时摄入眼帘,所以适宜于感受静止的物阼;诗是通过耳呆来接受的,耳呆在时间的一点上只能听到声音之流中的一点,声音一纵即逝,耳朵对听过的声音只能凭记忆追溯印象,所以不适宜于听并列事物的胪列,即静止物体的描绘,而适宜于听先后承续的事物的发展,即动作的叙述。

④化静为动的三种方法

莱辛并不否认在一定程度上诗也可以描绘物体,诗描绘物体只能通过动作去暗示,只能化静为动,不能罗列一连串的静止的现象。

a. 借动作暗示静态;

b. 借所产生的效果来暗示物体美;

c. 化美为媚。

⑤《拉奥孔》

《拉奥孔》可以说是德国最早的一部最富于吸引力和启发性的美学著作,莱辛善于就具体事例作具体分析,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a. 在他的分析中,他一方面看重各门艺术在题材方面和媒介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更特别看重作品对于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效果。

b. 这种研究方式对后来资产阶级的美学和文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健康的影响。

⑥莱辛的两条斗争阵线

莱辛之所以要严格辨清诗和画的界限,是和他所进行的启蒙运动分不开的。在这里他所进行的是两条阵线的斗争:

a. —条阵线是反对高特雪特所提倡的法国新古典主义;

b. 另一条阵线是反对屈黎西派和文克尔曼的片面的看法。

⑦《拉奥孔》是从文艺摹仿自然一个基本信条出发的。

⑧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过分加以绝对化,因而导致一些不正确的结论。

⑨莱辛在《拉奥孔》里也认臭地讨论了丑。莱辛认为丑须分“无害的”与“有害的”两种。

4. 简述圣奥古斯丁的美学著作和观点。

【答案】(1)美学著作

①圣奥古斯丁在还未皈依基督教以前写过一部美学专著,题为《论美与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