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
【答案】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
(1)商品的价格。一般而言,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反比关系。
(2)消费者的收入。消费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3)消费者的偏好。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偏好增强,会导致消费者增加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偏好减弱,会导致消费者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
(4)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预期。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形成了其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则会选择增加当期的购买; 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形成了其未来价格下降的预期,则会选择减少当期的购买。此外,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人口变化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上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社会因素也会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
2. 价格机制
【答案】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在市场中,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说明商品供不应求,反之则供过于求。另一方一面,商品价格的涨落,也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减增。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相互影响的变动结果,导致市场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和市场商品供求趋向平衡。价格机制直接传导着市场供求的信息,而且直接触及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价格涨落是社会资源流向的“导航仪”,价格机制是市场实现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主要的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1)商品生产者运用它来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
(2)它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手段;
(3)它可以使消费者改变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
(4)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使价格机制上述四方面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商品的价格必须完全由市场决定,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存在垄断价格或人为地制定价格。
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答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剥削的和为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继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和以资本家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之后出现的历史上新型的商品经济。它只同社会主义联合劳动者互相交换劳动相关联,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服务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之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 国家税收
【答案】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功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同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用降低税率和减、免税等办法,来促进需求上升,以实现供求平衡。当出现经济过热,需求过旺,供给不足时,可提高税率,以控制需求膨胀。如果产生结构性失衡,可用调整税种和税率的办法,使个别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或减少产量,或增加购买,进而实现平衡。国家税收的变动直接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也间接地影响着市场价格及供求,因此,完善和强化税收调节功能,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
5. 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国家统一计划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体制。其特点有:
(1)在所有制结构上,其构成基本上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否定和排斥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2)在经济决策权上实行过度的“中央集权”,即经济决策权集中于国家。
(3)在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上,实行行政式计划配置。
(4)在经济刺激方式上,主要依靠行政强制和精神动员。
(5)在经济组织结构上,存在着封闭式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一方面是中央高度集权管理; 另一方面是各个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形成“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总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国家权力为资源配置中心,以政府在占有和分配社会经济资源时居于支配地位作为根本特征的。这种体制对于集中物力财力用于国家重点建设,迅速增强国家实力,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 粗放型经济增长力式
【答案】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和低效益。具体表现为:在宏观上,重实物量平衡,轻价值量平衡; 在生产上,重数量、速度,轻质量、效益; 在投资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深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
7. 国际收支
【答案】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各种往来以及对外债权债务的结算中所引起的货币收支。国际收支具体包括如下几方一面内容:
(1)经常项目。它是指由于日常的经济交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收支。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收支、国际劳务收支、单方支付或转移。
(2)资本项目。它是指资本的输出输入,包括直接投资和非直接投资。
(3)平衡项目。它是指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手段及其变化。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是平衡的。当国际收支有顺差时,会增加一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当国际收支有逆差时,会减少外汇储备,必要时还要运用国际信贷手段来弥补。
8. 外汇汇率
【答案】外汇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外汇的买卖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以它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以它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种方法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影响外汇汇率变动的因素包括: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9. 企业财产制度
【答案】企业财产制度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企业财产占有、支配、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的制度总和。企业财产制度也称作企业产权制度,它界定了各企业经济行为主体涉及权力关系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责利关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