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815国际法(国际公法)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815国际法(国际公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815国际法(国际公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6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815国际法(国际公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11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815国际法(国际公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15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815国际法(国际公法)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19

一、名词解释

1. 航空运营权利

【答案】国际航空运输是国家之间开展的一种特殊的商业活动。国家之间的旅客、货物和邮件业务被看成为一种国家资源,形成了“航空运营权”概念。这种航空运营权,应由有关国家通过协议交换,然后由该有关国家各自指定的航空公司施行。航空运营包括市场准入、运力权、定价权和商务权和辅助权利商务权。

2. 大陆架

【答案】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超过200海里的,以最外各点每一点上沉积岩厚度至少为从该点至大陆坡脚最短距离的1%,或以离大陆坡脚的距离不超过60海里的各点为准划定界线。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以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所有国家都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3. IMF

【答案】IMF 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的。其宗旨是,通过建立一个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磋商和合作的常设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促使国际贸易的扩一大与平衡发展,以促进和维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以及会员国生产资源的发展:促进汇价稳定,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协助建立成员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 以及通过贷款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衡等。

4.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答案】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即国际法的编纂,是指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特别是习惯法规则,加以准确表述和条文化、系统化,并修订、补充原有规则或提出新的规则,将它们编成条款草案,由一个有权确定的机构,通常是外交会议,予以认可,并通过一定程序,形成国际公约的过程。国际法的编纂是外交和国际法学上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现代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缩短国际法形成和发展过程、弥补习惯法规则的明确性和精密性缺陷,为国际法的适用带来便利。

5. 世界人权宣言

【答案】为了进一步闻明《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内容,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根据《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宣言的目的是使其“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以期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经常铭念本宣言,努力通过教诲和教育促进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过国家的和国际的渐进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各会员国本身及在其管辖下领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和遵行”。《宣言》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系统地规定了所有人都应毫无区别地享受的各种基本权利和自由,从而为此后的普遍性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Protocol

【答案】Protocol 即议定书,是条约的一种名称,主要包括三种情形:①多是作为公约的辅助性的法律文件,规定某些条款的解释、保留意见或其他类似问题,往往被视为公约的组成部分并与公约一起批准和生效。②作为公约的附件,但具有独立性质,并需单独批准,如《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两个附加议定书。③作为一个独立条约的名称,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

7. 白然法学派

【答案】自然法学派是对国际法学“国际法的效力根据”等基本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诸代表学派之一,其学说盛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主要观点是:法律本身就是自然法,或者说,制定法、习惯法是从自然法获得效力的。自然就是本性、理性、正义,是社会的本性或者事物的本性,而法律就是从这些本性中产生或推论出来的。自然法是绝对公正的、普遍的、恒久不变的,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自然法可以由理性发现,而不需要国家的同意。

二、论述题

8. 如何理解国际减排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同而有区别的原则。

【答案】(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减排相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是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一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1992年,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公约,该公约的核心内容正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首先要讲“共同”二字,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因素,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共同”责任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区别”责任。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它们也拥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仍在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是因为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上存在差异,才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排或适应气候变化。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同而有区别的原则的确立是非常合理的。

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起步早,已基本完成下业化,部分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了国外,

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速趋缓,有的是逐步减少,但是其工业发展早期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并且其现在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减少排放。

②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成为全球温室气体增量的主要来源。所以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

③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试图把发展中大国纳入到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框架中,以自身的排放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使发展中大国面临很大外部压力,而且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仟原则。

9. 试述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传统方式及其地位。

【答案】国家领土的变更是指,由于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取得领土或丧失领土,从而使国家领土面积发生变化。

(1)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传统方式

在传统国际法中,西方学者一直沿用罗马法中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观念来阐述国家变更领土的理论和规则,认为领土取得和变更的力一式有五种,即先占、添附、时效、割让和征服。

①先占。又称占领,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十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而先占行为必须是一种国家行为。先占的客体必须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即“无主地”。这种土地或完全无人居住,或者虽有土著居民,但该土著社会不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者为原属国所放弃。国际法则要求先占的完成必须是实现有效占领。

②添附。是指一国领土通过自然作用或人为措施而获得增加或扩大。自然添附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产生新的土地,如涨滩、三角洲、新生岛屿、废河床等。人工添附是由于人工造成的,如围海造田、筑堤等。自然添附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但人为添附有一定的限制,如界河的沿岸国在改变其本国领土的自然状态时不得使邻国领土的自然状态遭受不利: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的近海设施和人工岛屿,一国在专属区、大陆架及公海上建造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都不构成领土的添附。

③时效。是指一国长期、不间断和公开地占有、统治他国部分领土而取得该部分领土的主权。国际法上的时效不以国内法上的“善意”为必要条件。即使最初是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只要这种占有是长期、不间断的和公开而稳定的,以至于造成一般信念以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那么这个国家就被视为这块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至于时效的时限,国际法上没有统一的规则,而依各个事件的具体情况而定。时效与先占不同:前者是占领他国的部分领土,后者占领的是无主地。在国际法律实践中,时效并不是一项单独存在的法律原则,它通常与默许、禁止反言的观点以及抗议或不抗议的效果联系在一起。

④割让。是指一国通过条约将其对国家领土的主权转移给另一国。割让的构成应顾及三个方面:a. 违反国内法关于割让领土限制的割让条约是无效的。b. 必须有转移主权的意思。取得管理权,即使是排他性的,而没有割让领土主权的意思,不能构成割让。c. 领土的某些组成部分,例如河流、领海,不能离开土地而单独割让。割让是以条约为基础的,有强制性割让和非强制性割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