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资本运营

关键词:资本运营,法人财产权,资本市场

  摘要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上这些结论重新建立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至此,资本运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资本运营的论述是从三个大的方面展开的,一是资本运营的基本理论,二是我国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三是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的具体实践问题。第一方面是理论基础,第二方面是开展资本运营的动因分析,第三方面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资本运营的基本理论。文章首先明确了资本运营的涵义。在明确界定资本的本质属性是其增值性的基础上,指出:资本运营就是资本运营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对所占有和支配的全部资本(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通过优化组合和资本形态的变化,实现资本增值目的的一种经营思想或经营活动。其次,论述了资本运营的特点、一般条件及基本原则。在资本的价值目标管理、资本的充分流动,资本不断扩张及资本的有机整合四个特点中,资本的价值目标管理是最本质特征。在明确的产权主体、资本的流动性、健全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这四个一般条件中,又以明确的产权主体作为资本运营最基本的前提。资本的流动性和健全的资本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是开展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而法律法规建设是保障。资本运营的基本原则是围绕资本的价值目标管理而产生的,包括资本的系统整合,资本的最优结构以及资本开放性和流通性。最后论述了资本运营的内容和方式。就内容看,资本运营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和增量资本运营,有形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实业资本运营和金融资本运营。就方式看,主要有两大种类,资产重组和资本的积累与集中。 资本运营的动因。开展资本运营一是缘于它的现实必要性,二是缘于它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从必要性来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形式、经营观念、战略布局、增长方式、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它们共同导致了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大面积亏损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不具备资本运营观念,不能按照资本的本质属性进行资本的高效运作有直接的关系。开展资本运营,用现代企业制度取代僵化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资本的集中和资本的整合取代资本的过度分散和资本重置,用集约经营取代粗放经营,用多元化融资取代单一的间接融资,都将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早日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战略目标。从意义来看,很显然,开展资本运营将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重组,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我国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的具体实践问题。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首先就要明确国有企业资本的运营主体。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真正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其次,国有企业要选择多种多样的资本运营形式,灵活开展资本运营。从资本重组和资本扩张的角度看,典型形式主要有兼并、联合、收购、托管、分拆、拍卖、破产7种。其中兼并是最普遍的形式,而破产则是最残酷的形式,但它最能体现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从企业制度形式看,典型形式主要有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3中。第三,开展资本运营过程中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诸如资本流动不等于资本流失;规模经济不等于规模越大越好;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减少经营风险等。最后,文章探讨了创造适合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的宏观经济环境问题。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市场中介组织建设方面,积极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同时搞好社会市场服务中介组织,如资产和信用评估机构、公证和仲裁机构、以及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政府职能的发挥方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