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为:
(1)区别
土宜是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它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针对性更强。
(2)联系
两者使用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基本相同,土宜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更小范围内的具体利用。
2. 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答案】(1)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对土壤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平原地区来讲更是如此。
(2)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土壤中的基本环境都会影响土壤的质量,进而对土地的质量产生影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土壤的适宜性等形成的综合性状构成土壤的地带分布,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对土地进行适宜植物生长的相关分类,对于土地的有效以及持续利用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3. 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调节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使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而持久的利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
对土地经营者当前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土地利用和经营的经济效果如何。
(3)为土地交易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有偿使用等土地交易活动日渐频繁。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
(4)为土地税收服务
(5)为土地管理服务
科学地管理土地,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持久,这一切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
4. 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保护和对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
(1)对己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对己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对已经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确定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等具体情况并编制土地复垦整理方案。完成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状态的恢复。
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保护内容是对耕地的保护,尤其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二、论述题
5. 闸述基本农田的涵义、保护对象及其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思路,并论述其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答案】(1)基本农田的内涵以及保护对象
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基本农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耕地的临界状况,低十这个临界点,预定的食物总产量就不能实现,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就要下降,国民经济建设就无法协调发展。基本农田不等于高产稳产田。
对于不同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地区来说,基本农田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①对于农产品调出地区来说基本农田是指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和完成国家词一购计划所需的农田;
②对农产品自给自足地区,基本农田即是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基本需求所必需的农田;
③对于农产品调入地区而言,基本农田是在考虑规划期农产品可能调入量的基础上,本地区解决当地人口对农产品需求所必需的农田。
完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应包括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两个方面。
(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思路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是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提出本地区规划年内的农产品需求量、耕地需求量及各类建设用地数量,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采用规划区的形式,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定时、定质,并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把基本农田保护起来。
基本农田规划的内容土要包括:
①规划变量分析;
②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
③根据保护数控制目标;
④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
(3)农田保护区规划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划定基本农田区来实现农用地的农业利用与非农业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严格控制非农业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速度,保障土地利用以满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长远目标。
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证我国的基本粮食供应,使得在人地矛盾不断升级的当时也先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防止在高利益的推动下对耕地的荒弃,从而让人地矛盾在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得到缓解。
6. 如何解决21世纪中国耕地状况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答案】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与土地(特别是耕地)矛盾较世界大多数国家更为尖锐,己趋于白热化。进入21世纪,人口持续增加,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应在吸收国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有力对策,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中国的人地矛盾: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
(4)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
(5)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
(6)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