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事前评价
【答案】事前评价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事前评价的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①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成败。②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做出评价。③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即通过对公共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价。
2. 模型
【答案】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日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3.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4. 官方决策者
【答案】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5.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6. 利益选择
【答案】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是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目的性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何种社会、何种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行为组织,政府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总体利益是借政府的机构来实现的。所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政府首先是选择利益,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政府的这种人为、主观的选择特征,必然使公共政策在分配社会利益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二、简答题
7. 20世纪中国政府改革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20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
历次的政府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出于财政、机构、人员、官僚主义的压力,政府迫不得己才进行改革,政府改革是消极的,往往是事到临头,才忙于应付,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和前瞻性。
(2)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
一直以来,一提起政府改革,便将其等同于机构改革,政府改革的视角点是在机构、人员的调整上。似乎政府改革就是撤并机构,精简人员。事实上,政府改革或再造涉及多个面向和维度。政府改革最少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a. 结构性变革,如组织结构的重组,层级的简化,人员的精简; b. 工具层的变革,它涉及到政府治理方式、方法以及公务员做事的方式; c. 价值层面的变革,涉及到政府人员的心灵改革。而仅仅改变政府之结构,是无法达到改革目的的。
(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沦上的反思
历次的政府改革,都反映出改革的理论准备和反思不足。对于政府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公共行政的性质; 政府的职责;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政府治理方式,包括政府改革的目的本身,都缺乏系统的理论上的认知。改革在理论上的滞后,影响着我们对政府改革的思考,并限制着我们战略和政策的选择。
(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
政府改革不能、也不可能游离于整个社会的系络之外。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看,立法、行政、司法、社会组织、政党、经济组织均是一个社会的共同管理者,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游离于其他组织之外而孤立地存在。观察和处理行政问题,不可孤立地对待。行政部门的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多种因素的体现。因此,政府再造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组织之内,而应与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司法改革、立法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相呼应。
(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检视过去的政府改革,主导我国政府改革的是行政理性模型。这种改革典范是以提高政府工
作效率为核心价值的。政府行政必须是有效率的,效率也是重要的。但是效率主义的改革典范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效率行政使行政发展与改革的视野狭隘,致使行政发展的目标无法落实,需知道缺乏消费者效用的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②效率行政可能忽视了民主、公平、社会正义、责任的价值;
③效率行政将行政矮化为政府执行的工具,忽略了政策规划、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④效率行政易使行权政过分集中而腐化或使之沦为宰制人民的工具。
8. 战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战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战略管理集中于组织本身的能力与外部环境,对于组织未来发展的愿景提供了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考,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任何组织都是在资源稀缺状况下进行运转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资源运用于发展的关键领域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选择。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十分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与判断,十分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这种特性有助于组织在动荡、多元、复杂环境下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强化组织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战略管理为组织设计了一套未来发展的愿景,可以为组织的运作设计追求卓越的标准,为组织发展定位。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战略管理十分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问题,这为评估组织的绩效,实施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9. 简述ASTD 的人力资源管理轮。
【答案】ASTD 的人力资源管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领域。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一个过程或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事实上包括五大基本功能:
(1)人力资源的获取
人力资源的获取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步,它涉及人力资源规划、录用和选拔。人力资源的规划是系统地评估人力资源需求以保证获取组织所需的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组织的目标与目的,继而在目标与目的指引下,从事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工作分析,确定招募具有何种特定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员工。招募是吸引足够数量的个人并鼓励他们应聘和任职于本组织的过程。而选择是组织从大量的应聘人员中选择适合组织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员的过程。
(2)人力资源的发展
人力资源的发展是整合培训与发展、职业发展、管理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增进个人和组织的效能的过程,它经过训练、教育、发展与领导行为,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有计划地改进绩效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