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1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国人办报热潮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在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这是首次出现国人办报热潮。这次热潮,产生了著名的报刊和报人,提出了中国人的办报理念,革新了文风,为我国报刊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这次热潮在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两个突破,即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①从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外报数量激增,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中国封建社会原有的传媒一一邸报和报房京报。清王朝统治者慑于外国势力,不敢十涉。但清朝政府仍然对思想和言论实行严格的控制,许多官员与文人因言论获罪,惨遭杀害。然而,维新派报刊放言时事,议论朝政,这种清王朝不容许的事情毕竟出现了。
②以维新派报刊为主的国人自办报刊,不仅在数量、品种上超过外报,而且在朝野的影响也大于外报,并很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媒。
(2)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
王韬是最早的国人办报者之一,但他是以文字谋生的文人,没有政党意识。而维新派人士则不同,他们组织政治团体,开展推动以朝廷变法为目标的政治活动。康有为曾说,京师强学会是“政党Py 矢”。他们是政治活动家,其所办报刊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具有早期政党报纸的特征。
(3)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
在当时,报刊是一种新生事物,维新派重视运用报刊推动变法,除了康有为上皇帝书中多次论及报刊外,他们创办的一些报刊都在发刊词中阐释了关于报刊的基本理念与办报宗旨,还发表了不少论述报刊的专文。他们特别推崇英国《泰晤士报》,他们的新闻思想显然源于西方。在文风上,他们从采用浅显的文言文到倡导半文半白的“报章体”,也开了风气之先。
2. 简述80年代后香港新闻事业的新变化。
【答案】80年代后香港新闻事业的新变化表现在:
(1)报业在变化中继续发展。
报纸的种类、数量都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东方日报》在80年代后发行量突破30万份,成为全香港销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报纸,1987年组成东方报业集团上市,90年代后发行量继续上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