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90思想政治理论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府雇员制会给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带来什么变化?
【答案】政府雇员制是一种灵活的人力资源使用途径,它解决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能合理流动等问题,通过政府雇员制可以应对传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制度的不足,有利于转变公共部门行政理念,符合公共管理服务市场化的改革趋势。
二、思考与分析
2. 干部公费出国(境)考察制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目的是“让干部出去看一看,找一找差距,思想开通一下”。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公费出国(境)考察己变成党政部门干部的一种福利,承载工作表现奖励、休假等性质。
我国干部公费出国(境)人次十分庞大,据公安部、外交部消息:2002年干部出境5046400人次,2001年为4417200人次。2003年共批准发出干部因公出境通行证和护照21万本,出境4373600多人,其中到香港、澳门特区为3168400人次,到国外为1105200人次。
另外,我国干部公费出国(境)经费严重超过控制标准。例如,1998年指标为50亿〜52亿美元,实际开支达280亿美元;2000年指标为65亿〜70亿美元,实际达320亿美元;2002年更达350多亿美元,2003年初步统计为306亿美元。
[1]我国干部公费出国(境)考察能考察到什么?
[2]为什么会在公共部门出现这种现象?
[3]公共部门员工培训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答案】[1]我国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制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目的是让官员出去开阔眼界,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出国考察本是与国际接轨的一条通道,通过观摩、学习和借鉴,往往可以增长见识。但遗憾的是,目前官员出国考察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己变异成一种官员的福利或待遇,最终成为官员走向腐化歧途的一种诱导剂。有些地方或单位,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就是一种惯例的职级待遇,内涵中承载着很多工作表现奖励、体假等性质。这种把出国考察变成旅游的做法,是一种公权滥用的具体表现。如果政府不能从根子上找到公费出国考察存在的问题,且实行最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就难以扭转官员出国考察泛滥的局面。
[2]官员热衷于出国考察,主要花的都是公款。另外我们实行的是指标式管理,出国考察次数都是按官职大小而定,级别高的即使没有公务需要,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国考察‟。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审批程序也过于简易、限制太过宽松,在源头就没有堵住,接下来的要组织部门同意、向纪检部门报告、经外事部门审批,也基本上就是走走形式。
[3]公共部门培训的需求分析: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目标设计
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是指组织在从事培训活动之前,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或近期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现有素质构成、知识和技能各类等进行的系统鉴别与分析。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①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第一,公共组织的发展目标分析
确立组织发展目标,并据此确立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
第二,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包括组织为实现发展目标在今后几年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
第三,公共组织效率分析
如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分析的指标有劳动成本、产量、产品质量、报废率、设备使用、维修费用等,即公共组织可望通过培训提高组织效率。
第四,公共组织文化分析
包括需要贯穿在培训工作之中的组织哲学、组织理念、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组织风气等不同方面。
②工作状况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第一,职位工作职责
包括各项工作任务及其难易程度等。
第二,职位任职资格
即履行工作职责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条件,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技能。
③任职者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从任职者层面来考查培训需求,需要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公共组织的员工绩效标准进行比较,或者将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组织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简答题
1. 政府雇员制这种临时性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传统的永业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之间有何差异?
【答案】传统的永业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部门人员的职业稳定,使其有动力去积累经验而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但终生受雇制度也有其弊端,它容易导致公共部门内的人员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长期保持工作的低效率。
政府雇员制是通过合同或者契约的形式聘用兼职性、临时性人员和非常任的专业人士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公共项目的运作。政府雇员制管理下的人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行政编制,只是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这些政府雇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福利标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程序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界定。政府雇员制使高技术人才能够独立于政府繁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之外,专注于如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思考与分析
2. 据《潇湘晨报》报道,2009年3月29日上午,张家界市人事局通过张家界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公众论坛发布公告称,在2009年考录公务员的面试工作中,通过网络公开选聘2名网友监督员。即该市的公务员录用面考试过程中,除了纪检干部现场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家长代表参与旁听外,还引入了特别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网络选聘网友监督员。在面试环节增设网友监督席,发挥网友的监督作用,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增强招考公务员面试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知情权。
登录“张家界公众论坛”网发现,这次对网友监督员并没有设定太多的门槛,“凡在张家界政府网公众论坛注册的用户,能胜任监督员工作,身体健康的均可报名”,报名并未设置年龄、性别、学历和籍贯限制。
对于网友监督员的职责,公告注明了两点:参与2009年张家界市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工作的监督;积极发挥监督作用,评议面试工作并发表意见和建议。
如何看待此次选聘网友监督公务员面试行为?针对未来公务员招聘过程透明化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答案】(1)对此次选聘网友监督公务员面试行为的看法:
①公开公正性的体现。在考录公务员的面试环节増设网友监督席,网友监督员进入面试现场,使面试过程有了第三方的监督,发挥了网友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监督机制,增强招考公务员面试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知情权。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公务员面试的公正公开性以及増加了考录结果的可信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