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的干部人事制度有什么优点?它能克服以往制度中的哪些弊端?
【答案】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整体推进,基层探索趋于活跃,干部对公开选拔、竞争择优的用人规则认可度较高,“党管干部”的实践形式更加丰富,用人进入新境界。
(1)制度选人形成共识
十六大以来,干部制度建设与改革处于活跃期,“制度选人用人”形成共识,“党管干部”的方式、内涵发生积极变化。①中央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先后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査办法(试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特别结合地方集中换届,又连续出台了干部任期制、交流、回避、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多个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和十多个法规文件”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②基层制度建设也十分活跃。
(2)干部选拔走向民主化
围绕科学化、民主化目标,基层在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上的探索与创新增多,干部工作的公信度稳步提升。综合各地干部制度改革情况看,在工作取向上注重扩大民主,落实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方法上注重体现公开、公正、客观、科学,注重干部选拔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注重创造一个好的用人机制,让能干事、愿干事的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各地抓住“扩大民主”这个主线不动摇,丰富完善“民意调查”等手段,变民主选拔的过程为提高干部民主意识的过程。
(3)选拔视野更加宽广
十六大以来,不少地方努力拓宽选拔干部视野,干部资源逐步呈现“一潭活水”,地域内外、体制内外、身份内外各类干部资源融会贯通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
(4)考核标准更加完善
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作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最终都要反映到各级干部的执政行为上,反映到干部实绩的考核体系上。中央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对各地重新认识和修订干部考核体系是一个重大推动。 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二、思考与分析
2. 以下是公务员考试一个面试题目及其思路和评分标准,
假如你是某科科长,领导交给你一项了解本科室对绩效政策改革的反应和看法及意见的任务,你准备怎样完成这项工作?
出题思路:情境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竞聘者应考虑到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据此选择工作方法,安排工作流程,调配人、才、物等资源,协调组织各方共同完成任务。
评分标准:
好:有较周全的计划安排和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法,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中:有计划安排,有协调意识,但计划安排不够周全。
差:计划安排漏洞多,缺少协调意识,或夸夸其谈,不中要害。
题目如何反映测评指标?评分标准和指标标度有何联系?在设计题目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1)测评指标是指受测者素质特征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实施素质测评所依据的统一测评标准和准则。公共部门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一般分为德、能、勤、绩四大系统。一个完整的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测评要素、测评标志和测评标度。测评要随时根据测评
“计内容详细分化形成的测试点,是表征测评对象素质特征的基本单位。题目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划安排能力”等就是测评要素,反应“能”的测评指标。
(2)测评标度是对评分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测评对象在测评标准上表现不同状态和差异,指标标度就是将这些状态和差异进行划分,以便于测评人员进行测评。
(3)根据应聘者可能录用的职位,编制一个与该职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应聘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应聘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在设计题目是要考虑的因素包括①相似性:素质、内容及条件相似②典型性:主要的、关键的事件模拟③逼真性:特别要求假试的扮演,必须创设氛围④主题突出:尽可能将所要测评的要素揭示出来⑥立意高、开口小、挖掘深、难度适当
一、简答题
1. 如何提高公务员培训的效果?
【答案】公务员培训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抓好公务员培训工作,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培训后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行政职能和机关的效率效能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既有组织上的,也有参训者自身的。
(1)培训效果不良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参训者的认识不够高。少数公务员对培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培训年年搞,搞来搞去老一套;有的认为自己是普通的公务员,搞不搞培训无碍大局,培训与己无关;还有的同志存在单纯的任务观念,认为平时时间紧,业务量大,培训时间又比较短,不仅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且还会冲击日常工作;还有的认为现在培训是不是搞得太多了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势必导致对培训工作的:个重视和参加培训的不自觉。
②参训者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单位领导认为下属工作能力很强,平时工作也忙,培不培训无所谓,缺乏培训是最具效益的理念。
③生源质量不够高。年龄稍大的同志文化基础相对都比较低,还有的同志虽然档案中填写的文化程度是大专,但实际水平没有达到。因此,这些同志在培训过程中,对高科技知识难以掌握,发展潜力受限,发展后劲不足。
④培训的方式简单。培训的形式只局限于上上课,单调枯燥。时间一长,参训者学习兴趣大减。
⑤培训和考核使用结合不紧。基本上只是单纯的培训,与年终考核、提拔使用挂钩不紧密,使得参加培训的同志思想上不重视,当作是完成公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培训经费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2)增强培训效果的策略
①统一认识,定思路
a. 各级政府和领导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确定抓本地区经济建设,必须抓住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抓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抓公务员素质提高这个重点;抓公务员素质提高必须始终抓住公务员教育培训这个中心环节的思路,形成政府重视,科学计划,齐抓共管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局面,保证公务员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b. 要统一全体公务员的思想。要帮助广大公务员树立参加培训既是权利又是责任的理念,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一名人民公仆,培训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一种政治责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