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632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举例说明法

【答案】举例说明法是指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这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研究者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

,研究者在资料中将那些可以作为证据的内容集资料。这种先前存在的理论提供了一只“空盒子”

中起来,去填满这只空盒子。

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1)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

,即研究者平行列举多个不同的个案。 (2)对一种理论模型的“平行说明”

2. 定距测量

【答案】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需要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却不具备数学中所熟悉的“0”的含义。

3. 操作化

【答案】操作化就是要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属性,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为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两个方面的工作。

4. 复本信度

【答案】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副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就是复本信度。

5. 定类侧量(nominalmeasurement )

【答案】定类测量义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

其类别。数学特征上可以用等于或不等于来描述。

二、思考与实践

6. 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请设计出测量公共事务参与的操作化方案,并列举出你认为最应该考虑的五个影响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

【答案】(1)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 首先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其次,决定一个定义。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首先,列出概念的维度。其次,建立测量指标。

(2)测量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的操作化方案为:

首先,澄清与界定概念。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是指,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对于社区中的公共的事务参与的程度。包括社区中的各方面事务。比如政治选举,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其次,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①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②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实践③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存在的问题。

建立测量指标:①是否愿意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②更加愿意参与哪种类型的社区公共事务③您参与过几次社区公共事务④您认为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存在哪些问题.

(3)我认为最应该考虑的五个影响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为:①性别②政治年貌③文化程度④收入⑤时间。

7. 在抽样调查中确定样本容量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总体的规模

一般来说,总体越大时,则样本也要越大,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精确度。但是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样本规模的增加与它并不保持同等的增长速度。当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样本规模的改变量是很小的。

(2)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

在社会研究中,我们用置信度与置信区间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样本规模与抽样的可靠性及精确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即推论的把握性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 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小,即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越小,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精确性,在同质程度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所需要的样本规模就小一些; 而在异质程度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所需要的样本规模就大一些。

(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则样本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 但抽样所得到的样本是要用来进行调查的,样本规模越大,同时也意味着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越多,意味着所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 因此,从抽样的可行性、简便性考虑,样本规模又是越小越好。究竟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往往需要作出选择; 而这种选择的一个重要祛码,就是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8. 将各种准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设计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别及其意义。

【答案】(1)准实验设计的含义及类型

①准实验设计的含义

准实验设计又称半实验设计,是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

②准实验设计的类型:

a. 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这种设计有一个具有实验刺激和仅有后测的实验组,一个仅有后测的控制组,但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并不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即两组不等同; 同时对实验刺激也缺乏控制。

b. 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这种设计仅有一个实验组,有前测和后测,也有实验刺激,但是无控制组。

c. 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这种设计比单组设计的组成部分更少,只有实验刺激和对实验组的后测。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准实验设计。

(2)经典实验设计的含义及实施步骤

①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②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a. 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b. 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c. 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d. 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e. 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如果实验组差分(的绝对值)比控制组差分(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有影响; 如果实验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相等,则实验刺激的影响为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实验组差分比控制组差分小,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3)准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设计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