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会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中心

【答案】成本中心是指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任何只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对这类责任中心只是考核成本,而不能考核其他内容。

2. 货币时间价值

【答案】货币时间价值指的是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与再投资后所増加的价值。

3. 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答案】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是指所有的不确定性决策都可以转化为风险性决策,不仅风险具有价值,而且风险价值可以计量。

4. 资源动因

【答案】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状况,是把资源户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户的依据。

确立资源动因的原则包括:①如果某一项资源耗费能直观地确定为某一特定产品所消耗,则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成本中,此时资源动因也是作业动因,该动因可以认为是“终结耗费”,材料费往往适用于该原则;②如果某项资源耗费可以从发生领域区划为各作业所耗,则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此时资源动因可以认为是“作业专属耗费”,各作业各自发生的办公费、按实付工资额核定应负担工资费,适用这一原则;③如果某项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呈混合耗费形态,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分解并分配到各作业,这个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如动力费一般按各作业实用电力度数分配等。

在成本分配过程中,各资源库价值应根据资源动因逐项分配到各作业中去。这样,企业可以为每个作业库按资源类别设立作业资源要素,将每个作业库各作业资源要素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

5.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答案】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得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

二、简答题

6. 请从产生的原因和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对企业的影响,并解释在当今会计制度框架下如何使用变动成本法。

【答案】(1)定义内涵

①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

②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2)适用范围

①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重视生产过程的企业,或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需要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划分清楚的生产企业。另外,由于完全成本法符合我国税法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对于想要简化企业税后调整过程的企业,也可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

②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在短期决策中作出正确判断,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会受到企业存货的影响,所以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来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那么变动成本法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3)对企业的影响

①产品成本不同。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

②存货成本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③各期损益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这两种方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关关系,即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7. 什么是边际贡献分析法?在运用边际贡献分析法择优决策时的标准是什么?边际贡献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案】边际贡献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边际贡献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运用边际贡献分析法择优决策时的标准是边际贡献总额较大的方案较优,边际贡献总额大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利润目标所做的贡献大。边际贡献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

在运用边际贡献法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决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2)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减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各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边际贡献额,来正确进行择优决策。

(4)由于边际贡献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销量,我们应该选择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因为单位边际贡献额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也大,也就是说,决策中,我们不能只根据单位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择优决策。

8. 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为什么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答案】货币的时间价值,实际上可以被理解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由于资金作为一项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投入到某一方面使用后,就无法同时再用于其他方面,即失去了其他方面的投资机会。如果投资其他方面可以得到10%的效益,那么投资于该方面至少应获取大于10%的效益,以弥补放弃投资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可见,承认并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对资金的使用者而言,意味着永远存在资金的使用压力,他们必须努力挖掘资金的潜力,经济有效地利用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

货币的时间价值从量的规定性上说,即是在没有通货膨胀和风险的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市场经济中各部门的投资利润率趋于一致。每个投资者的投资目的都是使自己的投资尽快尽多地增值,这就必然要求投资报酬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否则不如把钱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以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成为投资决策中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只有当投资报酬率高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时,该项目才可能被接受,否则就必须放弃此项目。

9. 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会计有哪些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在管理会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表现的?

【答案】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方法与技术,从而使它能够突破传统会计框架的局限,在会计领域孕育出一个崭新的体系,以适应并服务于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在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古典组织理论特别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促使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表现出来。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

(2)在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到了强化并有了新的发展。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