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语言学基础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2.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3.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4.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5. 同音字
【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
(2)同音字的类型:
①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②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6.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
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7.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二、简答题
8. 运用反语应力求明显,切忌含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采用下列办法可使反语明显,不含混。
(1)用上下文来显示某些词语是反语
例如:
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行文“扭几扭”已将清国留学生留上小姑娘似的发髻的丑态描写出来了,接着却说是“实在标致极了”,这就是反语。
(2)用引号表明某些词语是反语
例如: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
“正人君子”加上引号,实指它的反面。
9. 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答案】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
(2)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3)就一种语言来讲,其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10.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语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
【答案】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
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
时间 数量 性状
限制性 限制性 描写性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
处所/限制性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数量 性状
限制性 描写性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数量 性状
限制性 限制性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
数量/限制性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
质料/限制性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
指量/限制性
11.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共同语和方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源异流,不相互对抗,相互影响。都能满足一定社会交际的需要,都具有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区别
使用范围不同:
①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