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述生产率的重要性?
【答案】(1)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生产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所耗资源总数。生产率是衡量投入与产出比、考核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生产率高表明投入带来了高产出,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生产率低意味着投入带来的产出较少,效率低下。
(2)生产率的重要性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当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减少资源的消耗而增加产出,降低商品的价值量。虽然商品生产者并不能因此获得额外利润,但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平均社会成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入、提高产出,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进社会福利具有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增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在劳动者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降低,人们用相同的货币量较以前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生活资料。
2. 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 有哪些特殊问题?
【答案】(1)传媒经济学的一般问题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要进行三大类选择:生产子}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类选择问题也是传媒经济学面临的基本问题。
①生产什么。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任何东西,就要决定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数量。例如,这不仅包括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制作多少小时电视剧,而且包括电视机的规格、型号,电视剧的题材、风格等更为具体的生产决策。
②如何生产。
在通常有不止一种生产某种商品的方式的情况下,各种商品如何生产出来? 在生产中使用哪些资源? 怎样组合? 应使用资本密集型的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答案会因商品、企业、地域而异。适用于采制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的资源组合,就可能与适用于国家电视台的大不相同。
③为谁生产。
谁将会得到生产出来的有限的商品与服务? 它们在消费者中如何分配? 谁将会拥有和使用所生产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 谁将会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 谁将拥有一部无线上网的手机? 如此等等。
(2)传媒经济学的特殊问题
与一般的企业、产品相比较,传媒机构和传媒产品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传媒经济学也要相应地研究带有产业特性的种种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
在经济实力方面,传媒机构可能不及一些大型工商企业,但是在舆论和文化的影响力方面,传媒介机构要远远超过一般企业。
②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公共物品特性问题。
传媒和传媒产业是用于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要按照公共利益的原则来运营。
③传媒信息的共享和再生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边际收益递增问题。
信息产品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增的。
④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产业外部环境与规制等问题。
3. 什么是媒介产业?
【答案】(1)媒介产业的含义
通常是指从事同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大众传播媒介机构的集合。根据媒介经营活动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可以对媒介产业作出更为精确的分类。
媒介产业本质上说是内容产业,横跨娱乐和信息产业两大领域。从事“信息产品”的内容生产、加工和传播,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对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的补偿,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决定了媒介产品具有多次销售的功能。
(2)核心媒介产业的内容
主要包括印刷媒介的报纸、期刊、图书和电子媒介的广播、电影、电视、电信以及所有其他各种类型的在同一市场上的传播媒介的集合。
根据技术特性,核心媒介产业可以分为传统媒介产业、新媒介产业两大类。
传统的媒介形态包括了三大部分,包括平面媒介如报纸、杂志和图书等,电子媒介如无线/有线电视、广播,电影和音像等,新媒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媒介等。
(3)配套服务的企业集合
为各类媒介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集合,可以包括在外围媒介产业中,也可以自成一体,或纳入其他非媒介产业类型中。
从国内外情况看,外围媒介产业的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产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门类。
4. 什么是外部性?
【答案】(1)外部性的含义
这是指在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买卖双方的经济交易中产生的但是不由双方而由他人承担的外溢成本或外溢收益。在现实经济中,存在许多外溢现象。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或给他人带来收益或损害,却没有得到相应报酬或支付赔偿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外部性,或外部效应。
(2)外部性的类型
①按照影响的范围划分,外部性可分为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外部效应。
②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和“负的”两种。
(3)外部性的影响
①外部性本质上是未被市场交易所体现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②按照影响的范围划分,外部性可分为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外部效应。
③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和“负的”两种。
④一旦存在外部性,市场就不会带来社会效率。
5. 什么是“规模经济”? 传媒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为,长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
(2)媒体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的获得来自由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下降、经营管理费用的下降和对规制环境的正面影响等。媒体实现规模经济原因如下:①可以使用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是指投资形成的某种有专门用途的资产。②可以利用更大型有效的先进技术设备。③增强与各生产要素供应者以及媒介产品买方的市场谈判力。④网络外部性提高规模大的媒介对消费者的价值,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⑤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员工技术水平。⑥管理经济。一些管理职能不会以与产出相同的比例增加。⑦可以通过游说对政治体系实施更人影响,谋得更好的政策环境。
6. 传媒经济学依托哪些学术平台和视角? 存在哪些研究路径? 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答案】根据应用学科强调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可以将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划分为三种: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政治经济学视角。
(1)微观经济学视角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完全竞争下的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 )最优的。譬如,运用新古典的局部均衡论分析工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