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二) . 14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三) . 25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四) . 34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五) . 46

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循环的快慢程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1)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大小以及它们的周转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运动的速度。总之,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c 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 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

(2)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力一面说,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运动速度。具体包括:

①劳动期间,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②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

③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问,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2. 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答案】(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原理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苏联和中国等落后国家发生并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违反,其原因分析如下:

①从苏联、中国等国家当时一的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向大工业发展,由此造就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 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

②从国际条件看,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国际、国内条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广泛传播,给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送来了思想武器,共产党的建立和对革命运动的正确领导,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不可避兔,井取得了成功。

③从历史上,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并不少见,实践中的社会的经济制度的建立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特定的跳跃方式。

3.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案】(1)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在社会总资本循环运动中不断扩大规模。它可以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得到实现。在社会总产出中,在补偿了两大部类原有的耗费以后,还必须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扩大再生产所要求追加生产资料、生产服务和消费资料、生活服务的需要。

①社会扩大再生产第一个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是由第一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一部类的产出在补偿了当年两大部类的生产资料和服务耗费以后,必须有一个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第一部类中代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部分的产出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补偿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耗费总额·即,I (v+m))>Ⅱc 。

②社会扩大再生产第二个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还需要第二部类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因此,第二部类的产出在补偿了当年两大部类的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已消费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后,也要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劳动力所引起的追加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的需要。设剩余价值中资本所有者消费量为m 八,则从第二部类m 中减去m/x后的余额就是该部类积累的部分,这部分积累额是用于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

料和生活服务的。这样,第二部类产出除补偿本部类人员所耗费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外,余下的包括积累在内的部分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现有人员补偿所耗费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的总额。即,Ⅱ[c+(m 一m/x)>I(v+m/x)。

(2)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根据再生产正常运行所提出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基本要求,首先是第一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生产服务的补偿需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 其次是第二部类全部产出(供给)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都符合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生活服务的补偿需要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需要。设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即m-m/x的余额)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4c 表示)和追加的可变资本(用

供求平衡要求可以分别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①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在此,把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简化为

它和上述第一个前提条件

IIc 的部分,正是 ,把表示),上述这两方面的进行对比,就可知这个前提条件所要求的I (v+m)大于之和,代表了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需要; 从其使用价值的供给来源看,是来自于第一部类提供的积累即I (m-m/x)那部分的。

②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可简化为

与上述第二个前提条件

即II (m-m/x)那部分的·

可以得出一个能够反映两大部类交换关系的简约的公式,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

在这个公式里,

的则是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 而

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因此, 这部分在供给的实物形态上是生产资料、生产服务,所需要的供给和需求恰好相反,它供给的是消费品,需求的是就需要和进行交换,并且彼此的价值量相的部分,

正是进行对比,就可知该前提条件所要求

之和,代表了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劳动力对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的需要; 从其使用价值的供给来源看,来自十第二部类提供的积累等,两大部类的产出才能都得到实现。

4.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实现按劳分配要有哪些前提条件?

【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按劳分配的实现,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1)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只有实行全社会范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才可能使全体劳动者能够平等地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