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二) . 11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三) . 21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四) . 3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五) . 43
一、简答题
1. 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简析泡沫经济。
【答案】(1)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实体资本指的是资本经营者拥有的,因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实体。虚拟资本指的是资本所有者拥有的,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不直接发生作用,但因按约定依法拥有价值增殖索取权,从而能够分享价值增殖的可交易的资本价值凭证。
由于虚拟资本是基于现实资本产生的,是实体资本的派生形式,因此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上,实体资本是第一性的,虚拟资本是第二性的,其中实体资本对虚拟资本具有基础性和内容性的决定作用,虚拟资本则对实体资本具有派生性和形式性的反作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是调控社会总资本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虚、实资本之间呈现良胜互动关系:一方面,实体资本的健康发展会促进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实体资本的健康发展。
(2)泡沫经济的形成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泡沫经济是指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新的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未来价格的提高牟取利润,并不关心这些资产本身的状况和盈利能力。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社会资产所表现的账面价值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于是就形成一种“泡沫经济”。也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是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前提。泡沫经济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很大的。
①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的投机带动起来的,并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形成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
②价格总要回归价值,泡沫经济也总有破灭的一天。一旦泡沫破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难以理顺,形成信用危机,这将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危害。
③上市公司受到打击,股价下跌后,其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会大大削弱。
④泡沫经济助长投机行为,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对股票或房地产的狂热投机行为,打击了实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化。
(3)虚拟经济并不等于泡沫经济。
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了问题,但是这并不等于金融市场本身就是“泡沫经济”。绝对没有泡沫的金融市场是不存在的,有泡沫不等于“泡沫经济”,说到底仍然是“度”的问题,但是从现实来看,把握“度”,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2. 如何理解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答案】(1)固定资本更新
所谓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本去替换旧的落后的固定资本。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能以周期性的方式进行,原因在于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2)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层次上激化创造了条件,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3.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答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一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2)非公有制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
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己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或框架是:
(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是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组织体系、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开放是指市场可以按照规则自由进入和退出。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在一个由价值规律充分作用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运行。有序是指市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运行,以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效率。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
(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支持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6)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为什么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答案】19世纪最后3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中心内容是垄断逐步代替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通过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出现股份公司。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19世纪最后30年是股份公司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垄断组织形成的时期。二者的同步发展说明,只有生产集中到一些大公司于里时,它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垄断。
生产集中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这可以从垄断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来分析:
(1)从可能性来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