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人文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
(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或独立的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
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高的主体民族。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2. 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1)客源地是旅游者产生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的客源地多是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口本。这些年亚太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重要客源地。
(2)形成条件
①旅游动机
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产生的。一个经济水平不高,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
②经济水平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有重要影响。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越高,旅游消费的可能性就越高。
③闲暇时间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故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可以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④旅游习惯
有些地区的人们对旅游的兴趣浓,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会以个人或集体外出旅游。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各地感受民风民俗,」渝悦身心。
3. 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解。
【答案】(1)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开发会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产生影响。
①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旅游业以其特殊的产业性质,对多种经济部门、旅游者以及旅游开发商产生影响。旅游开发在不同的地区所需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外汇收入,改善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②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独立、冲突和共生的关系。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推动力,也促进了人文资源的传承和推广。同时旅游的进程中,外来文化也会对当地的社会进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③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的社会带来影响的表现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变化。其中,旅游地的居民态度、旅游者的示范效应、社会道德、宗教、语言、健康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
④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旅游是引起文化移植的一个方面,各种文化的碰撞引起文化的变更和交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成功受时间和空间交流、游客、文化的影响。
(2)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认识
①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已开发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
②旅游所具有的两重性决定了旅游业更应该考虑可持续发展。
a. 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 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建设可持续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
③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建议
a. 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多方面协调的旅游模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的旅游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态旅游通过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领域中的最佳选择; 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生态旅游在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民众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规范道德和行为等方面具有比其他旅游形式更突出的作用。
b. 宣传旅游地的区域文化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建立一条资源互补的旅游产业价值链。
旅游产品的规划要遵循地区特色为主、其他产业辅助发展的原则,为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可持续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在民族特色文化上新增旅游质量和价值。
4. 简要分析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
【答案】(1)文化中心的迁移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运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迁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中国文化中心迁移的轨迹
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迁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人的牵引力或推动力。我国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元宋以来的千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的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的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具体的迁移轨迹如下:
①中原文化时代
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期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o
②江浙文化时代
从南宋到元、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时代被称为江浙文化时代。
③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的形成
近百余年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外相互交流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才的集聚,形成了北起江苏南部、历浙江、福建而至广州的我国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
二、论述题
5.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问的有机联系。
【答案】(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含义
①文化区
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即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②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是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扩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包括扩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
③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