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人文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

【答案】(1)工业的发展:

①初期发展

a. 科学是前提与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在自然科学领域创造的丰硕的成果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以及地理大发现、新航道的开辟等生产技术上的改进。这些前提和基础条件都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英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特别是经过“光荣革命”以及“圈地运动”等都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

工业发展过程大体过程如下:

a. 首先出现了纺织工业b. 钢铁工业c. 采煤工业d. 运输业e. 机械业f. 北学工业g. 食品工业。 ③工业的继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及第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扩散过程

①向欧洲扩散

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1830年比利时采用新技术采煤。从1870年一1897年法国的工业产值得到了很大提高; 德国于1871年国家统一后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才在荷兰、意大利、俄国和瑞典等国家开始。

②向北美的扩散

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欧洲

③向其他地区的扩散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口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工业生产又开始向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

2. 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

(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

或独立的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

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高的主体民族。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3. 地理学动态观察世界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地理学动态观察世界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地方的综合

地方是研究过程和现象之间复杂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地理学长期的传统是试图了解小同过程和现象如何在各区域和地方间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如何赋予地方以独特的性质。

(2)地方之间的相互依赖

地方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现象和过程,也依靠来自别处的人流、物流和思想流,从而导致地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了解这些流及其对各地方的影响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焦点。

(3)尺度间的相互依赖性

地理学关注空间和时间两种尺度,重视从全球到地方的空间尺度。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能深入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了解这些过程和现象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某现象变化的尺度,能提供认识其形成机理、过程和性质的重要线索。

4. 试述城市经济区的概念。我国城市经济区如何划分。

【答案】(1)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或城市密集区为依托,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同向性特征的经济地域综合体。核心、腹地、经济联系、联系通道是城市经济区构成的四大要素。

(2)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①城市经济区划分原则

中心城市原则、联系方向原则、腹地原则、可达性原则和过渡界限原则。

②划分步骤

a. 选取劳动力指标、流量指标和开放指标,对我国地级以上的城市的中心性作出综合评价,确定了我国两级城市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b. 运用外贸货运流、铁路客运流、铁路货运流、人口迁移流和空间信息资料,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大陆跨地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

二、论述题

5. 结合主要宗教景观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宗教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答案】(1)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①建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宗教文化景观,各类宗教建筑不但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而且融各种艺术精品为一体,构成文化与艺术宝库。

②宗教景观不仅限于人类构造起来的物体,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聚散。许多宗教崇尚某种植物或动物,随之就出现某种动植物在一定宗教范围内的聚与散,

(2)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①大多数宗教观念都与繁衍、生死有重要关系,天主教不允许堕胎,在今天全世界人口爆炸的时代,对于推行限制人口增殖的措施就起着相当大的阻碍。

②宗教思想以多种形式限制社会和经济活动,进而影响地理环境。

③许多宗教设有专门的机构发展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提供社会福利服务。

,由于宗教信仰差异而引起的战争直接影响到政治地理的变迁。④一些宗教称战争为“圣战”

⑤一些宗教对妇女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限制很多,剥夺了她们在社会上的作用。

(3)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宗教生态、社会行为和文化景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一个区域内由两个以上宗教体系垄断时,景观上的差异性表征就非常明显了。表现在建筑、动植物分布、服饰等方面,不同宗教景观相互交错分布。

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案】(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小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人文地理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