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802石油地质综合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氧化作用
【答案】氧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风化作用形式之一,氧化作用通常使一些具有多种化学性质的元素山低价氧化物转变为高价氧化物。
2. 石笋
【答案】石笋是指含饱和碳酸钙的地下水有裂隙渗入溶洞,由于水中二氧化碳溢出水分蒸发,过饱和的碳酸钙在渗出口附近不断沉淀,滴至洞底后沉淀且向上生长的竹笋状沉淀物。
3. 承压水
【答案】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
4. 侵蚀泉
【答案】侵蚀泉是指河流不断向下冲刷、侵蚀、切割达到含水层时,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的泉。是下降泉的一种类型。
5. 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
【答案】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是指由于岩石裂隙中的盐类反复结晶、潮解,使岩石崩解的作用。主要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带,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含盐水溶液在白天过饱和结晶,夜问发生潮解而使岩石裂隙不断扩大,最后发生崩解。
6. 莫霍面
【答案】莫霍面是指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研究地震波时发现的,以他的
,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17千名字命名,叫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米,大陆部分平均深度为33千米。
7. 烈度
【答案】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又称地震烈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8. 半自形晶
【答案】半自形晶是指晶体发育不完整,部分带有晶体界面的矿物晶体。由于在岩石中矿物结晶有先有后,较后结晶的矿物由于部分先结晶的完整晶体存在而使晶粒不可能完全发育自己的晶面。
9. 磁偏角
【答案】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 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
二、简答题
10.简述地震种类及危害?
【答案】地震通常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1)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是由于地壳小断运动变化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按其成因不同又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①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地壳的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的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和错动,或使原来的断裂发生错动。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这就是构造地震。这种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②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的冲击或热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约占地震总数70%左右,其震级较小,很少造成破坏,所波及的范围也很小,仅限于火山及其邻近地区。
③塌陷地震
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的顶部塌陷而起的地震。这种地震约占地震总数3%左右,震级都很小,波及的范围出是局部性的。
④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是山于水库蓄水而引起的地震,在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湖北丹江水库等,都曾发生过水库诱发地震。
(2)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中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一般听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主要是指构造地震,因为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11.哪一种变质过程使得原岩矿物成分发生转化? 温度和压力在变质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重结晶作用
指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同种矿物的化学组分的溶解、迁移和再次沉淀结晶,使粒度不断加大,而不形成新的矿物相的作用。例如,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2)变质结晶作用
指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形成新矿物相的同时,原有矿物发生部分分解或全部消失。这种过程一般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又称为变质反应。在矿物相的变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岩石中的各种组分发生重新组合。在变质结晶作用中形成新矿物相的主要途径有脱挥发分反应、固体一固体反应和氧化一还原反应等。变质岩中新矿物相的出现首先受变质反应过程中物理化学平衡原理的控制,其次受化学动力学有关原理的控制。
(3)交代作用
指有一定数量的组分被带进和带出,使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的成岩成矿作用。岩石中原有矿物的分解消失和新矿物的形成基本同时,它是一种逐渐置换的过程。
12.请问松散的沉积物是如何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
【答案】(1)压实作用
指沉积物沉积后,由于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在重荷压力下所发生的作用。通过压实作用沉积物发生脱水,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密度增大,松软的沉积物变成固结的岩石。例如泥炭,通过压实体积缩小(到1/20~1/30)后,便转变为坚硬的煤。研究资料表明,碎屑沉积物在300米深处,受压实作用影响,其所含75%以上的水已被排出,石英砂岩由40%左右的原始孔隙降低至30%~'10%。
(2)胶结作用
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其胶结物的成分不同,也可以和碎屑物成分相同。前者如钙质胶结的钙质砂岩,后者如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常见的胶结物有泥质的、铁质的、硅质的和钙质的等。
(3)交代作用
是一种发生在沉积物或沉积岩内,一种新的矿物对已有矿物的化学替代作用。它主要发生在成岩期和后生期,作用时有物质的带入和带出。例如,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的白云石化作用,便是溶液中的镁置换钙的作用。常见的有氧化硅与方解石相互交代作用,方解石对长石、粘土矿物交代等。
(4)重结晶作用
是岩石中矿物组分以溶解、再沉淀或固体扩散等方式,使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的过程。重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后生阶段。如微晶方解石变为粗晶方解石、隐晶质的胶磷矿转变为显晶质的磷灰石,隐晶质高岭石转变为鳞片状或蠕虫状的结晶高岭石,荐球状黄铁矿变为立方体黄铁矿等。
1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答案】(1)圈层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