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贫困
【答案】群体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十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2.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十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3.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力一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4.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旱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5.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6. 社会解组论
【答案】社会解组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的过程。社会解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该理论认为,以亲属、情爱、朋友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式关系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远比正式的社会关系(如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更为重要。前者的整合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整合程度,社会解组就是这种非正式关系的解体。当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范消失、共同体观念缺乏或消失时,社会解体现象就会发生。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社会解组则源于社会变迁。在社会急剧变迁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日益增加的人口流动以及社区的异质性不断增加等等,都会破坏社会原有的动态平衡,使传统社会的权威、约束和控制日益减弱,从而导致社会解组。因此,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在于要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7. 新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有众多社会成员参加的,有明确改变社会的目标的集体行动。新社会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新社会运动与传统的社会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注入了新价值观,新运动方式,运动的支持者也有别于以往的和平运动方式。
8. 结构性流动
【答案】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犷,从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9.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人的发展不应牺牲下一代的发展机会,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另一个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与保护,强调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可持续的人口发展等内容。
10.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案】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 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
二、简答题
11.社会互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社会互动有哪几项基本要素?
【答案】(1)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社会互动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
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2)社会互动的基本要素
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仟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③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
④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⑤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⑥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⑦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12.简述社会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
【答案】(1)社会组织的定义: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从20世纪中叶开始,正式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日益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①非层级化与组织规模的小型化韦伯的科层制模型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非层级化,指的是结构金字塔中塔尖和塔底之间的地位差距和等级观念弱化,组织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加,同一层级不同职位的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个人的自主性和工作小组的自主性不断扩大。这种非层级化的趋势是与组织规模的扩张以及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变得不确定有关。非层级化和多部门结构就成为了组织结构的发展新方向。对大的公司来说,发展其内部的中小型企业,即把大公司分成几个小的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单位,也成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这称为小型化组织或组织小型化。
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现代信息传递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传递和共享,传统的企业员工之间的纵向关系在企业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平台)上变成纵横交错的平等关系。企业员工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并且跨部门员工之间可以在信息的驱动下彼此互动。这样,组织的中间层就减少了,组织的结构就变得比较扁平,这就是所说的组织扁平化。与此同时,随着组织内部横向沟通和层级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增加,组织的互动网络日益发达,并且日益结构化,所以在扁平化的同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