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省培养单位地球化学研究所829构造地质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指相化石

【答案】指相化石是指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组合,也沉积着不同的沉积物,形成不同的沉积相,如海相、陆相、泻湖相等。

2. 水平层理

【答案】水平层理是指纹层呈平面状,相互平行叠置且与层面平行。纹层厚度多在1mm 以下,少数可达1~2mm, 在岩层各个方位的垂直断面上都有较密集的平行直线状纹理显示。

3. 重力异常

【答案】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重力场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 和正常重力矢量γ的数量之差。它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和重力勘探,以及修正空间飞行器的轨道的重要数据。

4. 溶沟

【答案】溶沟是指地面流水沿地面裂隙下渗过程中,溶解地表岩石形成的沟槽。主要是片流和暂时性沟状水流顺着坡地,沿节理溶蚀和冲蚀的结果。沟槽深度不大,一般数厘米至数米,成片出现石芽溶沟区称溶沟原野。

5. 终债堤

【答案】终债堤是指在冰川的前端,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弧形堤坝。堤坝的弧顶指向冰川前进方向,堤坝内侧缓,外侧陡。它是冰川的消融量与供给量基本平衡时,冰川夹带的碎屑物质源源不断地在冰川前端堆积而成的。

6. 溶蚀漏斗

【答案】溶蚀漏斗是指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状或漏斗状的溶蚀洼地。其形成除受溶蚀作用外,还受重力崩塌作用。漏斗直径几米到数百米,深几米到几百米。成因有两类:一类是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溶蚀而成的溶蚀漏斗,底部往往被溶蚀残余物质所充填,有的底部有落水洞。另一类是溶洞顶板塌陷而成的塌陷漏斗,横断面呈筒状。

7. 陆壳

【答案】陆壳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

地壳的化学组成以硅铝质为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岩石:一类是地壳上部的相对未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堆积,另一类是己经变形变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带。后者构成地球表面的山脉或在地壳深部,前者多在地壳表层的盆地及其边缘。地壳可以承受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所以目前能寻找到38亿年前的地壳。

8. 古风化壳

【答案】古风化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己形成的风化壳由于种种原因被后来的堆积物所掩盖,避免了强烈的剥蚀作用,其被保留下来的部分称古风化壳。

9. 温差风化

【答案】温差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岩石反复膨胀和收缩,使岩石崩解的作用。岩石的热导性差,白天受太阳辐射表层升温快,产生膨胀; 夜间岩石表面降温快、收缩,从而产生垂直于岩石表面的微裂隙。

二、简答题

10.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

(1)波浪作用

对海岸地貌发生作用的是浅水波,它在变形过程中,一方面对海底及岸边发生侵蚀或堆积; 另一方面因波浪折射而造成海湾处波浪能量的辐散,产生堆积; 而在呷角处因波浪能量的辐聚而发生侵蚀。

(2)潮汐作用

潮汐对海岸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影响海岸带的作用范围及作用强度。二是影响海岸带地貌类型的发育,三是潮流流速影响海岸带的侵蚀与堆积。

(3)沿岸流作用。沿岸流是与海岸平行的水流,它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一定方向流动,而且有一定速度,可侵蚀海岸或造成堆积。

(4)风力作用

风吹过海面时,把能量传递给海水,产生波浪以及海岸的增水或减水,从而造成海岸的侵蚀或堆积。因此不同的风向、风力强度和吹程,对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风的吹扬作用,还成为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

(5)河流作用

河流每年直接输入海洋的泥沙有17000亿,另外还有大量的溶解质。这些泥沙大部分堆积在

海岸带,它不仅直接堆出三角洲平原,而且还为其他海岸堆积地貌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6)生物作用

海岸带生物繁茂,生物的生长和遗体堆积,对生物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贝壳堆积可形成贝壳堤海岸; 红树林生长成为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堆积成为珊瑚礁海岸等。

(7)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

海平面变动或地壳运动均影响着海岸带的范围、轮廓、侵蚀与堆积。

(8)岩石及地质构造的影响

岩石和构造会影响海岸的侵蚀速度和形态。如软弱岩石和构造破碎带易被侵蚀,造成海湾及低平的海岸; 坚硬岩石的海岸则难以侵蚀,多成为娜角和高陡的海岸。构造线与海岸线交角不同时,会造成不同的海岸类型。

11.矿物与岩石

【答案】(1)矿物是指自然条件下,在一定的物理一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元素或化合物,大多数矿物是晶体,少数是非晶体;

(2)岩石是指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矿物在地质作用下所组成的固结的或者不固结的天然集合体。岩石可以是由单一矿物组成的,但大多数的岩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2.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上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指地质证据)?

【答案】(1)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正在不断升高,在南极,由于温度低,降雪不能融化,不断积累的降雪会在其中保留一些气泡,科学家对不同深度的冰芯进行钻探取样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并进行同位素定年,依据现在可获得的冰芯资料,现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浓度是近80万年以来最高的。温室气体的升高,必然会增强器温室效应,是气候不断变暖。

(2)温度持续升高

对地表大气温度直接测量分析表明,从1906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为每十年0.074摄氏度,从1956年到2005年增暖趋势达每年0.128摄氏度,从1981到2005年,增暖趋势达每年0.177摄氏度,因此来看,气候变暖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发展

(3)物种濒临灭绝

目前科学家己发现生态系统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生物与生态系统在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生物的发育节律与物候现象出现明显变化,如植物的展叶期提前,开花期提前和枯黄落叶期推迟,迁徙动物的迁徙时间改变。

(4)降水条件恶劣全球降水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使得降水更加恶劣,出现暴雨和洪涝几率上升,水土流失加剧,降水可利用性正在下降。

13.导致海平面长期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冰川

在气候寒冷的地质时期,极地周围形成冰盖,海洋中的海水量减少,海平面降低。当气候转暖,冰盖融化,冰水流回大洋,海平面升高。不同学者估计全球现代冰川体积在(20~34.75) ×10立方公里之间,如果全部融化,将使海面升高50~85米(未考虑因海水增多而发生的海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