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省培养单位地球化学研究所829构造地质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泥石流

【答案】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2. 波状层理

【答案】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相邻界面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总的延伸方向与层面平行。纹层也与层系界面斜交,但有时不太清晰

3. 冲沟

【答案】冲沟是指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冲沟是加速水流的侵蚀而切入地表的沟,它切割土地,使之支离破碎,不易对土地进行利用。冲沟侵蚀与局部的强大雷暴雨有密切关系,而与大面积的冬季降水无关。

4. 枕状构造

【答案】枕状构造是指水底喷发的基性熔岩或从陆地流入海中的基性熔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熔岩多呈枕状椭球体,也有球状、柱状者,岩枕一般底面较平,顶面上凸呈枕状,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几厘米到几米,以1~2米为多。

5. 冰蘑菇

【答案】冰蘑菇是指覆有大小石块的孤立冰柱。是冰川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形似蘑菇。冰川周围嶙峋的角峰,经常不断地崩落下岩屑碎块。如果崩落的岩块较小,在阳光下受热增温就会促进融化,结果岩块陷人冰中,形成圆筒状的冰杯,进而形成冰面湖。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当周围的冰全部融化了,而大石块因为遮住了太阳辐射,其下的冰没有融化,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

6. 球度

【答案】球度指的是颗粒的形状与球体相似的程度。球度不仅和搬运距离有关,也与矿物形态有关。球度高低的尺寸反映了颗粒搬运方式的差异。球度高的颗粒是以滚动方式移动,球度低的颗粒是以飘浮方式移动。

7. 冰前扇地

【答案】冰前扇地是指从冰川末端往外由冰川中融化所成的冰下水挟带了大量的泥砾和冰川

研磨所形成的细泥,堆积在终债堤的边缘,形成了向外扩展的、坡度愈向外愈平缓的扇形地,叫做冰前扇地。

8. 韧性剪切带

【答案】韧性断层是指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即一种狭长的高应变带,又称韧性剪切带。

9. 羊背石

【答案】羊背石是指当冰床底部有凸起的基岩时,迎冰面磨蚀作用强,表面光滑,坡度变缓。背冰面挖蚀作用较强烈,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坡度变陡。当冰川消融后,这些遭受磨蚀和挖掘的基岩,若保留下来,便形成羊背石。

二、简答题

10.潜水与承压水

【答案】(1)二者埋藏条件不同

潜水是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水来源不同

潜水的补给主要是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部分河湖水; 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11.如何确定沉积接触关系与侵入接触关系?

【答案】(1)沉积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的特点是在接触面下,岩体顶部常有不整合的侵蚀面和古风化壳等风化侵蚀现象; 与围岩接触处一般没有冷凝边; 岩体内的原生构造或岩脉往往被接触面切割; 其上覆围岩无热液蚀变现象; 其底部常含有下伏岩体的岩屑、砾石或矿物碎屑; 当围岩为沉积时,则层理与接触面往往平行,且接触面大都较平整。沉积接触关系说明侵入岩体形成时代早于上覆地层。

(2)侵入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的主要标志

①岩体边部有边缘和冷凝带

②岩体内有围岩的捕虏体

③在围岩中有自岩体延伸的岩枝

④环绕岩体的围岩有接触变质现象,并呈带状分布,其变质程度离岩体越远越弱,反映出岩体的侵入时代晚于围岩。

12.简述断层的形态分类,断层的组合分类。

【答案】(1)断层形态分类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其两侧的相当层相互分离。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是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的。

③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定向作水平相对位移,断层面陡直。此类断层形成于较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

④枢纽断层:是指那些具有旋转性质的断层运动,断层上盘似乎统一个轴旋转。

⑤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平行的断层。

⑥横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或区域构造线大致垂直的断层。

⑦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

③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

(2)断层组合分类

①阶梯状断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倾向相同而又相互平行的正断层,其断层依次下降,可形成阶梯状断层。

②叠瓦状断层:两条以上倾向相同而又相互平行的逆断层,其上盘依次下降,形如叠瓦,形成叠瓦状断层。

③地堑:两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

④地垒:中间岩盘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

13.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答案】(1)地球形状的自然地理意义

4①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0×l0km ,可以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

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②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2)地球大小的自然地理意义

①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为生物的生长,天气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③使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同时减弱太阳的紫外辐射,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

14.请说出风化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其主要物质组成?

【答案】(1)风化作用的产物是风化壳。

风化壳是基岩表层风化产物有规律的残留地带。岩石在风化作用下遭到破坏,在基岩表层形成松散的风化产物,由于母岩性质、气候条件、风化作用的时间和方式等的差异,风化壳发育的厚度小等,一般湿热地区的厚度较大,可达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寒冷地区的厚度较小,有时只有几十厘米。风化壳的平面形态主要有面状、线状和囊状几种类型,多数风化壳常常是兼有面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