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801地质学综合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滨带(潮下带)

【答案】外滨带(潮下带)是指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浪蚀基面以上的浅水区域。亦即潮间浅滩外面的水下岸坡。此区域水浅、阳光足、氧气丰、波浪作用频繁,从陆地及大陆架带来丰富的饵料,故海洋底栖生物很发育,有大量鱼类、虾及蟹、珊瑚、苔辞动物、棘皮动物、海绵类、腕足类及软体动物等,行光合作用的钙藻也大量繁殖。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分选良好,磨圆度高,自低潮水边线向海,沉积物由粗逐渐变细。

2. 冷泉

【答案】冷泉是指水质清澈透明,可饮可浴:泉水从统景峡谷深处夹着无数气泡冒出来,有如汽水一般。冷泉属单纯碳酸泉。由于该地区降雨量丰沛,地下是节理发达的板岩裂隙,岩层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来自地壳深处的热力,与渗入地下的淡水在地下2公里深处相溶,形成碳酸,再溶入周围板岩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在上涌时冷却,成为带气泡的冷泉。

3. 洪积扇

【答案】洪积扇是指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

4. 地幔柱

【答案】地幔柱是指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它在地表或洋底出露时就表现为热点。热点上的地热流值大大高于周围广大地区,甚至会形成孤立的火山。

5. 岩溶

【答案】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

称。其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可溶性岩石,岩石具有透水性,水具有溶蚀能力和流动性。

6. 泥石流

【答案】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7. 消减带

【答案】消减带是指俯冲板块的俯冲部分。发生俯冲作用的板块边缘部位,包括洋—陆俯冲

B 型俯冲带出现巨大的贝尼奥或洋—洋俯冲的B 型俯冲带和陆—陆俯冲的A 型俯冲带两种类型。

夫带,并以发育沟、弧及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为显著特征。

8. 含水性

【答案】含水层是指能透过或保存地下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相当水量的岩层。含水性的强弱决定于岩石颗粒表面吸附水的能力,衡量它的指标为岩石的持水度。在数值上它以岩石所能吸附的吸着水与薄膜水的体积与岩石总的体积之比。岩石持水度的大小,主要与岩石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的岩石,滞留的水越多,故含水度越大,反之亦然

9. 石笋

【答案】石笋是指含饱和碳酸钙的地下水有裂隙渗入溶洞,由于水中二氧化碳溢出水分蒸发,过饱和的碳酸钙在渗出口附近不断沉淀,滴至洞底后沉淀且向上生长的竹笋状沉淀物。

二、简答题

10.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水土流失? 如何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1)自然因素

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3)防治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源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④复垦回填。

11.有什么证据说明大陆曾经是结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古陆? 以后又是如何分离的?

【答案】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证据有:

(1)两岸构造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例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于早古生代造山带; 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2)相邻大陆

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二叠系中。

(3)科学发展

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 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12.什么是喀斯特? 试述喀斯特发育因素?

【答案】(1)喀斯特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喀斯特作用是指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等,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

a. 降水

降水多影响水循环,水的侵蚀能力强。

b. 温度

温度的影响较复杂。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溶蚀力减弱,但高的温度又使水中的氢离子增多,溶蚀力又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