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省培养单位地球化学研究所829构造地质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性岩
【答案】火成岩的一类。二氧化硅含量介于酸性岩和基性岩之间,为52% ~65%。色率一般为20~35,呈中色一浅色。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有时含少量石英。常见的中性深成岩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岩等; 浅成岩有闪长扮岩、石英闪长扮岩等; 喷出岩有安山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等。
2. 熔岩
【答案】熔岩是己经熔化的岩石,以高温液体呈现,常见于火山出口或地壳裂缝,一般温度介乎于摄氏700度至1200度之间,虽然熔岩的豁度是水的十万倍,但也能流到数里以外后才冷却成为火成岩。是指喷出地表的岩浆,也用来表示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3. 波状层理
【答案】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相邻界面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总的延伸方向与层面平行。纹层也与层系界面斜交,但有时不太清晰
4. 背斜
【答案】背斜是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者,在一般平地上,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古老,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5. 生物结构
【答案】生物结构是生物化学岩的一种结构。具此种结构的岩石,其内部所含的生物骨骼需达30%以上。常见于石灰岩、硅质岩和磷质岩中。
6. 结晶习性
【答案】结晶习性指某一种晶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_某一种形态的特性。有时也具体指该晶体常见的单形的种类。根据晶体在空间上三个方向的发育程度不同,可将结晶习性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一向延伸②二向延展③三向等长。
7. 现代构造运动
【答案】现代构造运动是指人类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它对人类经济活动有较大的影响。除用地貌研究法等以外,通过人类文化遗迹的研究,以及对历史上地震等记载的研究,往往能得出几千年、几百年构造运动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用各种方法和仪器进行观测,
得出现代构造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后来,更多学者把它看作“现代地壳运动”的同义词,指几百年、几十年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
8. 坡积物
【答案】坡积物是指是雨雪水流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
9. 地幔
【答案】地幔是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地幔体积占地球的82.36%, 质量占67.8%,平均密度3.8~5.69/cm。地幔分上下两层,上地幔深35~1000km,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构成,下地幔深1000~2900km,其下界为以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姓氏命名的古登堡面。其组成物质除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外,显著特点是铁、镍物质大量增加。地幔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高于地壳,上地幔约有212.8×108Pa , 温度为400~3000℃; 下地幔则有1519.9×106Pa , 1850~4400℃。
3
二、简答题
10.试从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浅海沉积的重要性及所形成的主要沉积物。
【答案】浅海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组成,根据粒径大小及级配状况可划分为砾石、砂、粉砂、泥或粘土等主要类型。有以下5种类型:
(1)陆源沉积物。大陆岩石风化和侵蚀的产物,被河流、风、冰川等搬运。入海的沉积物,如砾石、砂、粉砂等。
(2)残留沉积物。较早时期形成而残留于现今海底的沉积物,其形成与冰后期的海侵有关。残留沉积所显示的早期沉积环境(如滨岸、陆上环境)与目前所处的浅海环境截然不同。
(3)自生成因的沉积物。从海水中沉淀,通过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海绿石、磷酸盐等。
(4)生物成因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生物体,大部分由钙质物质组成。
(5)残余沉积物。指下伏岩层遭受风化而就地形成的沉积物。
11.列举并说明在野外用于识别断层存在的标志。
【答案】(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褶皱轴迹。断层会使构造线和地质体出现间断或者消失。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当断层存在时,断层的上升盘可能山于抬升剥蚀使得地层缺失; 断层出现后经过一系列的构造运动可能会使相同的地层出现在不同的深度。
(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和断层岩
①擦痕是指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
②摩擦镜面
摩擦镜面是指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动时有较强的摩擦力,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③阶步
阶步是指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擦痕、摩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
④断层岩
断层岩或构造岩是指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还能反应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
(4)地貌及水文标志
断层崖是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形成的平直的陡崖。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了角面。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的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
12.简述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答案】(1)生物沉积作用发生的环境湖水的生物沉积主要发生在潮湿气候区,平静的湖水和有充足水源的湖岸为生物在湖泊中和湖岸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干旱气候区的生物沉积则较少。
(2)湖泊的生物沉积形式
①植物遗体形成的毡状生物遗体
植物在湖岸和湖水中的生长随水深的变化具有分带的现象,湖水中不同深度层次也生长着不一样的植物,这些植物绝大部分都在秋天死亡,从而形成湖底的一层毡状生物遗体。
②动物遗体形成的有机质泥层
湖水表面生长着大量的浮游动物或其他小型动物,这些动物死后沉于湖底,与其他生物沉积物和碎屑物一起构成了湖底的有机质泥层。
③厌氧细菌作用形成的沥青质有机泥
湖底缺氧的环境使厌氧细菌繁殖,并对有机质泥层发生作用,使其沥青化,形成沥青质有机泥。沥青质有机泥一般不太厚,通常只有1~l0m,但厚时可达40m 。
a. 这种有机泥可以用于医疗或饲料的添加物,还可以从中获得甲烷、汽油、凡士林、石蜡等提取物;
b. 在成岩过程中,这些有机泥会转变成胶状腐植煤、沥青黏土或油页岩;
c. 在特殊的条件下,动物遗体形成厚层腐植泥,在较高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经细菌和其他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形成石油,即陆相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