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2)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事件通讯
【答案】事件通讯是指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这种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事件通讯所报道的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行为主体; ②发生的时问、地点比较具体、集中; ③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 ④常常带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 ⑤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
2.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3. 可读性
【答案】可读性是指具有可感受性。就是说一篇报道拿到读者面前,报道中的白纸黑字中不仅向读者传达理性的逻辑信息,即有用的信息,而且可以触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阅读报道后不仅仅是得知了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报道中的事实。
4. 用事实说话
【答案】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它通过客观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5. 网络新闻
【答案】网络新闻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也即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报道。其途径可以是万维
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版、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
二、简答题
6. 找一篇长通讯,将其改写成短消息,并说明改写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一)通讯原文
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
一一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 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 ”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姐姐对记者说:“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接受办公室的负责人感慨地说:“孩子们捐的十几元钱和有的先生捐的几十万钱从数量上无法相比。但是,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是同等深重的。”
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
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上有82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他靠种田和黑白铁活等诚实的劳动养活一家人。这次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
邮电学院的一位小朋友把过生日攒下的22元钱捐了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他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品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捐100元以上的就有14人。
捐赠接收办公室儿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的祖国的亲人遭了灾,我们大家都来伸出援助之手。
(二)改写后的消息
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
最近,洪涝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纷纷捐款,献上对灾民的爱心。本月20日开
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23日止已接收到各界群众的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
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家境不富裕。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捐赠接收办公室几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正如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说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
(三)改写理由
原通讯报道的事实并没有多少详细、完整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细信息,并不具备详细、深入、完整等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全篇几乎都是雷同素材的堆砌,结构虽然完整,但内容空泛。通讯标题《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反而掩盖了有价值的信息。
(1)改写成消息后,首先通过标题《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能够传达一条有效信息;
(2)在消息主体内容的取舍上,可以选取如日本专家捐款、残疾人一家捐粮这样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
(3)在消息的结尾,引用捐款小姑娘的话点明报道的主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文章如此运用采访素材,主次有序、层次分明、主题明确,能够取得比通讯更好的传播效果。
7. 为什么说新闻写作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答案】新闻写作之所以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时间上,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截稿期。这就要求新闻写作者必须在截稿时间之前完成写作,否则,即使再有价值的新闻,过了截稿时间才写出来,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价值。
(2)空间上,报刊的新闻版面和广电的新闻时段都是有限的资源,因此新闻作品要有篇幅的限制。记者不能天马行空,动辄洋洋洒洒数千言,这样的新闻稿件不仅读者看不下去,首要的障碍就是没有版面可放。
(3)内容上,服从于本媒体的总体编辑方针。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的总体编辑方针,所有报道只有不偏离这个方针,才能避免被“毙掉”的危险。
(4)风格上,要与本媒体的总体风格相协调。
8. 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有哪些?
【答案】能让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如下:
(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