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824法学综合之《刑事诉讼法》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
第二条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四条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刑事证据学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刑事诉讼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判断进行的,没有充分的证据就不能对任何人判处刑罚。证据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为了获取证据而采取非法的手段,这种证据的可信度比较低,而且有迫使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的缺陷。因而,我国也逐步引入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制定的。
(2)三个条文的具体分析
上述《规定》的三个条文分别规定了“非法言辞证据的概念’夕、“非法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原则”和“非法收集的物证需要补正或合理解释才可作为定案依据的原则。”具体分析三个条文如下:
①《规定》第一条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概念。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等获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这样就确定了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原则上规定用严重违法的方式获得的言词证据才是非法言词证据。
②《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了非法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原则。对于非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只要经过合法确认,就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一点是绝对的,不容许例外。
③《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了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实物证据作为定案依据的条件。如果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实物证据,并且可能影响公正判决的证据,应当进行补正或者合理解释,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这一条可以看出,《规定》对于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物证,进行了限制性规定,改变了过去一概作为定案依据的做法。实物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条件如下:
a. 明显严重违法的方式取得;
b. 可能影响案件的判决;
c. 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方可排除。可见,相比非法言词证据我国对于非法物证的容忍度更高。
(3)《规定》第二条与第十四条之间的比较
通过比较《规定》的第二条和第十四条,可以得知我国对非法实物证据和非法言词证据的适用规则进行了区分。对于非法言词证据绝对不得作为定案依据。而对于非法取得实物证据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才能予以排除。这说明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引入,仍然只是部分引入。
(4)我国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义
从以上三条文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引入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义如下:
①维护公民的宪法性权利。
②遏制警察的违法取证行为,督促其严格执法,这是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首要目标。 ③维护司法的纯洁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恢复和提高了公民对于司法公正的信心,使得刑事司法程序免受污染。
④保证证据的真实可靠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保证所收集的证据是自愿的、真实的,进而保证有罪判决的准确性。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801法学综合二(刑事诉讼法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 简述适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
【答案】适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主要有: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外国人犯罪的或者中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利的刑事案件。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符合《刑法》第8条、第10条规定情形的外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公民的犯罪和中国公民犯罪的案件。
(3)符合《刑法》第9条规定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国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包括中国的领土(领陆、领空、领水)和中国的船舶、航空器。“外国人”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人的国籍,依他在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予以确认。国籍不明的,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予以查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兔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 试述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答案】(1)起诉法定主义是指只要犯罪嫌疑人存在足够的犯罪嫌疑,只要对犯罪嫌疑人的指控具备充分理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检察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起诉法定主义又称为起诉合法主义。起诉法定主义排除公诉机关对起诉的自由裁量权。
实行起诉法定主义的意义在于:
①与有罪必罚的报复性刑罚思想和注重对犯罪分子进行特殊预防的刑事政策相联系;
②可以在对犯罪进行追诉的问题上统一标准,加强法治,以防止检察机关擅专职权,询私舞弊;
③可以有效地防止刑事司法受政治势力左右,在追诉犯罪时排除非法干扰和不当影响。
(2)与起诉法定主义相对的是起诉便宜主义,又称为起诉裁量主义,是指案件经侦查终结确
认犯罪嫌疑人具有提起公诉的充分犯罪嫌疑,也符合起诉的条件,法律上仍允许检察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起诉。
实行起诉便宜主义,意味着并非一切犯罪都必须提起公诉,而是要根据具体案情权衡有无追诉的必要。由起诉法定主义发展到起诉便宜主义,旨在使对犯罪的追诉更符合刑事诉讼的目的,适应刑事政策的要求,强调诉讼的目的性、合理性,因而诉讼理论上又称起诉便宜主义为起诉合理主义。
二、论述题
4.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之比较。
【答案】(1)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的含义
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鉴定意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主要有:
①法医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
②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和微量鉴定。③声像资料鉴定。包括对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
(2)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的比较
鉴定意见与证人证言在分类上都属于言词证据,一般都由自然人作出。但两者又各有不同。其区别是:
①证据产生基础不同。鉴定意见是一种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判断,属于意见性证据;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所作的陈述,属于对事实的描述,而不是根据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而进行的专门判断。只要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就可以做证人。
②证据提出主体要求不同。鉴定人是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由专门机关指派或聘请产生的,指派或者聘请何人进行鉴定具有可选择性,即鉴定人员具有人身的可代替性; 但是证人是由案件本身决定的,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
③证据内容的形成时间不同。鉴定意见是在案件发生后形成的; 证人通常是在犯罪事实发生过程中或者发生前后了解了有关事实的情况,对于某些程序事实则是在诉讼过程中了解的,因此证言内容的形成大多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之前。
④回避制度适用不同。鉴定人如果与本案或本案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法定情况,应当回避,不能接受指派或聘请做鉴定人; 而只要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依法都有作证的义务,都可以充当证人,证人不存在回避的问题。
⑤证据形成过程不同。鉴定人为了提供科学的结论,可以要求了解有关案情或阅览有关案卷材料,几个鉴定人共同鉴定时,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写出鉴定结论; 证人则不能要求了解案情,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