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工作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作为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成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包含了以下八方面的内涵: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人教育、体验过程、回归生活、主动发展、建构主义和多元互动。本论文力图从实证调查入手,对农村初中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认知程度有一个全面、真实的把握,找出并分析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发挥指导实践的统帅作用有所贡献。
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0多名初中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初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方面主要存在:教育理念和实践脱节、观念转变不彻底;新课程培训失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原有教育观念的影响、新旧教育评价机制并行、培训方式流于空泛、培训者不合格,还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的生存环境有关。而我国自上而下、行政推动的课程改革模式,是以上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本文提出,要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种自觉,必须建立一个有机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笔者认为,在中小学中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是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值得推广的途径,并结合教师发展学校的特点说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
最后作者提出:要彻底解决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还必须从政策层面入手,对中国课程改革长期以来所遵循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改革,重视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调动他们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程改革能够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自觉行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