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专业学位教育中心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硕]之国际商务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2. 全球战略

【答案】全球战略又称全球化战略,是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抓住全球性机遇,进行全球性选择和部署,确定全球性战略目标。决策者不受民族、国家的限制,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取得最佳的长期总体效益。换言之,它是跨国公司在变动的国际经营环境中,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略。而不是孤立地考虑一个国家的市场和资源。全球战略要求在多国基础上取得最大经济收益,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国际业务活动中一时一地的损失。从历史角度看,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大发展阶段的产物。

二、简答题

3. 为什么一个集团公司内的交易没有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答案】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有关集团公司的会计信息以识别它们的经济依赖性。合并财务报表中并不包括公司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易,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仅仅是与外部第三方交易产生的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一家典型的跨国公司包含了一家母公司和一些位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大部分子公司是由母公司全资拥有的。虽然子公司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但并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从经济角度上讲,公司集团内部的所有公司是相互依赖的。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独立的法人实体保持自己的会计记录并编制自己的财务报表,所以,与公司集团其他成员的交易必须在独立的报表中予以确认,以便在准备合并报表时将这些交易剔除出去。这一过程涉及把在各独立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项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加总,然后剔除集团内部的交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逐渐成为对跨国公司的基本要求。倘若没有合并财务报表,跨国公司可能把亏损隐藏在一家不合并的子公司中,从而隐匿了整个集团的经济状况。

4. 假设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决定采取一种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制度对国际商务和这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若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决定采取固定汇率制度,这将推动三国之间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更快增长。由于在现行的汇率制度下,一些风险厌恶型企业可能出于汇率风险的考虑,对跨国贸易和投资踌躇不前,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从事国际商务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都是可以预测到的,之前徘徊的企业很有可能会改变战略,到国外进行投资活动。

5. 金本位制度为什么会崩溃?是否有理由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理由是什么?

【答案】(1)由于各国竞相用汇率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将货币的黄金价格提高,使货币贬值,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如此恶性循环,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中受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击碎了大家对这个体系尚存的一点信心。由于各国随意对其货币实行贬值,人们再也不能确定一种货币能够购买多少黄金。人们不再持有任何别国的货币,而是立即将其兑换成黄金,以免货币发行国在干预期间对其货币实施法定贬值。而这就对各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形成了压力,迫使各国放弃了对黄金的兑换。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金本位制度终于消亡。

(2)有理由恢复经改良的金本位制度。2010年,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向全球主要经济体大胆呼吁,考虑重新采用经改良的金本位制来引导汇市走势。佐利克可能想推动一种制度,让世界银行自己的货币——特别提款权(SDR )——反映美元、欧元、英镑、日圆和人民币价值,并以某种方式体现黄金。

(3)想要恢复金本位制度的理由有:①历史经验表明,实施金本位制可以长期保持较低的通胀率,维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②实施金本位制有效限制了政府滥发纸币以收取“铸币税”的权利;③由于国内实施金本位制带来各国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④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遏制政府的长期赤字财政,政府无法制造通胀来逃避或减轻偿债责任。

6. “多国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必须比较战略的效益(以价值创造来衡量)和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由实施战略所需的组织构架来界定)。基于此,有些公司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有些适合全球标准化或国际战略,还有些则适合跨国战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当战略的效益与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时,则是最符合企业的战略。一般来说,地区调适压力大,而降低成本压力小的企业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小,而降低成本压力大的企业适合实行全球标准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小的企业适合实行国际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大的企业适合实行跨国战略。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企业能将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实现最大盈利。

7. 研究显示,许多外派人员遇到了既会影响他们在国外任职的有效性,也会限制在他们回国时对公司贡献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果如何?企业如何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any expatriate employees encounter problems that limit both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 foreign posting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 when they return home. 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how might a firm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problems?

【答案】(1)配偶难以适应、经理人员本人难以适应新环境、其他家庭问题、经理人员私人和情感的成熟度和难以担当起国外重任是外派失败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2)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外派人员不能在国外很好地发展,结果导致提前回国和高离职率两个后果的发生。

(3)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挑选程序、培训和管理发展规划来减少外派失败的发生率。

最易在国外任职成功的外派经理人员通常具备以下素质:拥有自尊、自信和良好的心态;能与东道国人员相互交往;愿意使用东道国的语言;能够理解他国人员行为的原因等。

外派经理的培训项目通常包括文化培训、语言培训和实践培训。文化培训有助于经理人员移情于东道国文化,从而提高与东道国人员交往的有效性。语言培训有助于提高外派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外国文化,从而有助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实践培训旨在帮助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东道国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规律形成得越快,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的成功率就可能越高。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但要为其外派人员制定良好的筛选程序和培训计划,也必须为外派人员的归国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应该为他们物质和专业的前景变换做准备,并利用他们在国外获得的知识经验。

三、论述题

8. 阐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理论基础,并简要评价。

【答案】(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伴随市场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它是新贸易理论的自然结果。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雏持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限度利益的方向改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自身的战略性政策行为影响本国和外国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策略选择。在某些市场结构下,政府可能采取不干预或自由贸易政策,此时,小采取任何贸易干预政策的政府所遵循的基本政策理论仍然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