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 . 刘某因女友陶某与其分手,在互联网上发帖称陶某是卖淫女,经查证不属实。该贴在网上被点击、浏览次数达3000次,转发600次。刘某构成诽谤罪
B . 某地政府救灾工作圆满成功。王某在网上发布救灾期间的受灾照片,称政府宣布救灾成功为“官谣”,号召大家到市政府门前抗议,引起上千名群众聚集。王某构成寻衅滋事罪
C . 江某为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编造某市水源被化学污染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散布,造成市民恐慌,纷纷到超市抢购矿泉水,造成本*市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江某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D . 郑某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网上发布对陈某公司不利的信息后,以帮助删帖为由,向陈某索取财物3次共计1500元。郑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
(1)《刑法》第246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刘某在互联网上发帖诽谤陶某是卖淫女,该贴在网上被转发600次,达到立案标准,刘某构成诽谤罪。因此,A正确。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王某在网上发布政府救灾成功为“官谣”,引起上千名群众聚集到市政府门前抗议,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王某构成寻衅滋事罪。因此,B正确。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江某编造某市水源被化学污染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散布,造成本*市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江某构成寻衅滋事罪。因此,C错误。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74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274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郑某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网上发布对陈某公司不利的信息后,以帮助删帖为由,向陈某索取财物3次共计1500元。郑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