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考察7, 8, 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答案】D

【解析】实验处理的自变量是年龄与材料,其中年龄为被试间变量,共3个水平,为7岁、8岁、9岁; 材料为被试内变量,共4个水平。所以实验处理为3(三个年龄)×4(四种不同材料)=12种。

2. 在唐德斯(F.C.Donders )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 、B 、C 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简单反应时(RT A )仅包括基线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RTc )包括基线反应时和分辨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时(RT B )包括基线反应时、分辨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因此,选择反应时(RT B )选择反应时(RT C )简单反应时(RT A )。

3. 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

A.n (n-1)/2

B.n

C.n-1

D.n (n-1)

【答案】A

【解析】n 个对象中一次取出两个进行组合的可能组合数为

4. 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

A 匹配法

B. 分层抽样法

C.ABA 法

D.ABBA 法

【答案】A

【解析】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样本。ABA 法是一种被试内设计。ABBA 法是一种抵消平衡设计。

5. 以下的每张卡片都是两面的,其中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你的任务是决定哪张卡片需要翻到另一面以检验以下规则:“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你应该翻以下哪两张卡片? ( )

A.G 和7

B.A 和7

C.A 和G

D.A 和4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学家沃森用来研究推理的“卡片选择任务”。如果想要证明原命题:“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的正确性,既需要检验原命题,也需要检验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不是偶数的卡面的,背面不是元音”。因此,答案为B 。

6. 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

A. 被试特点

B. 作业特点

C. 环境特点

D. 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答案】C

【解析】在该研究中,自变量是环境特点(旁观者人数),因变量是人们的救助行为。

7. 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

A 史蒂文斯

B. 费希纳

C. 韦伯

D. 冯特

【答案】A

【解析】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创立了史蒂文斯幂定律。费希纳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创立了费希纳定律。韦伯认为差异刺激量与比较刺激量之间的比值为一个常数,创立了韦伯定律。冯特建立了第一个科学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了心理学的诞生。

8. 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

A. 统计结论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内部效度

【答案】D

【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是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9. SN 分布的平均数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SN 分布表示信号+噪音的分布,而N 分布表示的是噪音的分布。由于SN 分布是在原有的噪音刺激上再加上信号刺激,因此,SN 分布的平均数是大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即SN 分布永远在N 分布的右边。

10.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不变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