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接合。

【答案】接合是指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2. 免疫应答

【答案】免疫应答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这是一个从抗原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使它们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效应。

3. Prototroph

【答案】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过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现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性均用

4. ATCC 。 表示。

A TCC 是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 TCC 【答案】是一家全球性、非盈利生物标准品资源中心。

向全球发布其获取、鉴定、保存及开发的生物标准品,推动科学研究的验证、应用及进步。

5. 转座因子。

【答案】转座因子是指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 序列。

二、简答题

6. 比较细菌和酵母菌菌的乙醇发酵。

【答案】(1)二者的主要差别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不同。

①酵母菌和某些细菌(胃八叠球菌、肠杆菌)的菌株通过EMP 途径生成丙酮酸;

②而某些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厌氧发酵单胞菌)的菌株通过ED 途径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之后的途径完全相同。

7. 利用酪素培养基平板分离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的微生物,仅凭蛋白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大,就能断定该菌株产胞外蛋白酶的能力大吗?为什么?

【答案】(1)不能。

(2)因为:

①不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最适生长温度、pH 值等生长条件有差别,在同一平板上相同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不同;

②不同微生物所产蛋白酶的性质(如最适催化反应温度、pH 值、对底物的降解能力等)不同;

③酪素培养基平板分离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的微生物是一种定性及初步定量的方法,应进一步针对获得的几株菌分别进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分析几种菌株所产蛋白酶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摇瓶发酵实验及测酶活确定蛋白酶高产菌株。

8. 简述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答案】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是1956年

物病毒重建实验。

(1)步骤:

①由TMV-RNA 与HRV-衣壳重建后的杂合病毒去感染烟草时烟叶上出现是典型的TMV 病斑;

②再从中分离出来的新病毒也是未带任何HRV 痕迹的典型TMV 病毒;

③反之,用HRV-RNA 与TMV-衣壳进行重建时,也可得相同的结论。

(2)结论:在RNA 病毒中,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核算,只不过是RNA 罢了。

9. 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

【答案】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比较如下表:

用含RNA 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植

10.蓝细菌是一类放氧性光合生物,又是一类固氮菌,说明其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

【答案】蓝细菌的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如下。

(1)异形胞的保护方式:

①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异形胞外有一层较厚的外膜,具有阻止氧气进入细胞的屏障作用; ②异形胞内缺少光合系统加上脱氢酶和氢化酶的活性很高,使异形胞维持很强的还原态; ③异形胞以很强的呼吸作用,可以消耗过多的氧并产生对固氮必需的A TP 。

(2)非异形胞的保护方式:

①时间上的分隔保护,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固氮作用; ②群体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失去光反应中心而进行固氮作用;

③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来除去有毒氧化物。

11.简述T 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答案】调节免疫功能的T 细胞有辅助性T 细胞

具体作用如下:

(1)

细胞和

(2)细胞协助B 细胞产生抗体,协助其他T 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促进和增强免疫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细胞和细胞

,细胞是相互的抑制细胞; 细胞抑制B 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其他T 细胞分化增殖和过度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应答,对免疫应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抑制性T 细胞和细胞毒T

细胞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3)细胞可以杀死活化的T 细胞、B 细胞和APC ,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三、论述题

12.试讨论“防癌必先防霉”口号的科学性。

【答案】在目前知道的9万多种真菌中,有200多个种可产生100余种真菌毒素。其中有14种能致癌。其中的2种是剧毒的致癌剂,一种是黄曲霉毒素,它由部分黄曲霉菌株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广泛分布与花生、玉米、“红变米”、“黄变米”等粮食及其加工产品上,严重霉变者则含量很高。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肝癌毒物,有和等多种衍生物,其中以B1的毒性为最高。B1的致癌强度比有名的致肝癌剂二甲基偶氮苯(即“奶油黄”)要大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倍。黄曲霉是一种分布极广的霉菌,由它产生的毒素往往是长期、低剂量、慢性的作用,表现为对肝功能的损害,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管的卵圆细胞增生,还可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等症状。黄曲霉毒素已证明是我国少数肝癌高发地区引起肝癌的重要原因。在我国9种主要恶性肿瘤中,肝癌占据第三位,且在前6位(胃癌、食道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中,消化道的癌症占了4种。另一种是单端孢烯族毒素T2, 它是由某些镰孢霉产生的。已知镰孢霉属的真菌可产50佘种毒素,其中以T2为最强。污染过这些菌的作物,被人或动物摄入后,经2周至2个月,就会引起白细胞急剧下降和骨髓造血机能破坏。T2毒素经皮肤、粘膜吸收后,迅速发生中毒症状,其致死剂量为因此,“防癌必先防霉”。

13.试述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

【答案】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 或RNA 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病毒没有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获取能量、合成蛋白和复制核酸,然后通过核酸与蛋白质的装配而实现其大量繁殖。病毒的特点有: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2)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3)—个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 ;

(4)缺少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只能利用宿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