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孤独,你对这个问题作何分析?
【答案】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孤独的原因:
(1)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家庭的重要性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中国人难以与陌生人发展个人关系。一般来说,中国人不愿与陌生人接触,不愿与他们交往。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比较难融入外国学生的圈子。由于朋友少,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志不同道不合,并且有些外国学生不是很喜欢中国学生,然后就会觉得孤独。
(2)可能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上不过关,这样的留学生口语水平仅限于语言学校毕业时的水平,用于日常生活交流还可以,但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则比较困难。
(3)留学生的个人自立能力都不太强,有父母在后面支撑,当初出国前抱定打造自己的雄心壮志己经消磨掉。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能沉浸在这种孤独中,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开心,国外的生活很精彩,一定可以找到使自己开心的方法。
2. 在你的朋友中有没有在外企工作的?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是什么?
【答案】有。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方面有:对方的政治、经济、法律、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对方的公司文化及管理方式;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程度;语言上的障碍而造成的许多误解。另外,由于高含蓄文化中(如中国、日本)许多信息的传递不是用明确的语言、文字或符号,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上下文的联系、场景等进行的,所以上述这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最需要时间来适应的。
3. 在和其他国家的人士接触的过程中,你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答案】在中国教师中曾经进行的调査显示,他们在美国学习或进修过1~2年。他们在文化方面感到最难适应的与英美教师完全不同:
(1)身体接触(包括拥抱、接吻、拍打等)。
(2)与美国人谈话„
(3)衣着。
(4)在社交场合如何处理尴尬的场面,
(5)交朋友等。
由此可见,对于异文化不适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人们不适应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一、简答题
1. 文化具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答案】(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它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②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④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2)意义
认识文化所具备的这些特性,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工作。
2. Bond 的中国文化小组提出的40项中国文化价值表有没有重要的遗漏?你完全同意吗?你有什么补充?
【答案】(1)不完全同意。
心理学家Michael Bond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一项新调查
这项调查是由他所组织的中国文化调查小组进行的。他们请几位中国社会学家每人写出10条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然后他们去掉相互重复的部分,共得33条,再加上他们自己从阅读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中得出的7条,总计列出40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Bond 领导的中国文化小组进一步计算出中国价值观念调查与调査的相关系数
他们发现第一个因子融合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相关系数最高;第三个因子人心与男性-女性相关系数最高;第四个因子道德纪律与权力距离的相关系数最高。而儒家工作动力与四个文化价值尺度中的任何一条相关系数都很低。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儒家工作动力是单独的一条文化价值尺度。他们将这一条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联系,发现凡是儒家工作动力这一项得分高的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都很快。
3. 民族中心主义与爱国主义有什么区别?
【答案】民族中心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概念的不同:
(1)民族中心主义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
这主要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在当今的世
界,只有极少数人露骨地宣称自己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多数人虽然并不这样说,也没有这样明确的看法,但是,在观察另一种文化时往往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对于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事物常常做出价值的判断。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障碍,它习惯以自己民族的价值观衡量其他文化,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有学者认为,任何人都有民族中心主义,它是与文化共生的。
(2)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