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以知识、技术和信息为主导的今天,一切现代学科教学,都应该以关于人格本质、人格发展及人格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科学地提供旨在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条件与教学策略。本文讲座的就是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本文从三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人格概念的产生,人格的构成要素和促进人格发展对现代学科研究提出的新课题。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人格”的定义做了说明,明确了从广义上讲,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与“人格”是同义词。 第二部分谈了健全人格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从健全人格教育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各自包含的内容来看,健全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于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国际教育改革的进程,发现个性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约,中学化学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知识、情感、能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 第三部分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的五步实施构想并展开讨论。 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特性和个性差异。提出教师应从注意、相关、自信、满意四个方面研究学生的动机要求,从提高讲授的艺术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强调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结合化学知识,联系生活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设置难度梯度平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逐步达到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最终做到能够自主地学习化学。教师还应该注意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在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中,使学生的个性长得以充分体现。 建立三类教学目标,划分教学目标层次。笔者从知识、情感、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了三类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由低到高的要求划分了不同的层次。西文着重对情感和能力领域所饮食的内容做了归纳和总结,情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科学态度、个性意志、理想品质和审美教育。能力目标包括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知识目标层次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情感目标层次革分为感知、体会、追求和性格化;能力目标层次划分为学会、运用和创新。对每一层次所要达到的要求做了较为具体地表述,便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参照运用。 设计多种教学活动,选择适宜教学手段。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必须是通过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和活动的方向、质量、多样性来实现。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分组教学。以此结合讨论法或自学法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组内分层为原则,即组内有差别,而组间无差别,可以提高组内的整体水平,促进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还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做练习时,让学生做手势或出示指示,回答判断题或选择题,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运用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物质性质时,采取小组内进行微型实验掌握化学知识;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则调动学生亲身参与完成,师生共同监督评价,培养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化学用语的表达能力。利用简易用品让学生拼装分子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的认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发挥电化教育手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情感教育,培养思维能力。只有在一节课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在具体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因学生差异的普遍存在,教学过程是可变的、复杂的,教师必须对照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指导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到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现在更多的只是以教师的经验来判断。 根据差异布置作业,多角度评价激励学生。将作业的难度分为按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的基础题、稍有难度的提高题和新颖、灵活的挑战题,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自主选择,既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进一步提高的条件。作业批发要讲求全面性、教育性、针对性和艺术性,体现情感的交流和方法的指导。从知识掌握、情感养成和能力发展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地评价,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学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加讨论课、自学课,充分利用课堂分组教学方式,在以巩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加强情感教育,以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为主,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