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答案】(1)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①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
②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应当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有区别,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在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集约。
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农业仍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充分地利用这些农业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畜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加和改善农产品供给。
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措施有:
a. 实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及用其他先进农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
b.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良土壤,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场、草地、渔场、农副产品加工厂、仓库、晒场、道路及购置某些农业机器设备等。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普遍采用良种,增加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数量. 不断提高肥料的质量。用现代技术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合理密植,改进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等。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适当的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中国开展土地集约的一条重要途径。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主要措施有:
a.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渔密切结合的农业结构; 不断提高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在生产结构中的比重。
b. 逐步实现农业的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
c. 改革与完善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土地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
d. 改善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果。
2. 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 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零售业态的定义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由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因素构成。
(2)影响零售业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①影响零售业态供给的因素
a. 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
b. 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中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决定着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着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左右零售企业市场战略与策略制定。
c. 零售经营管理技术
在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构建方式既定时,零售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零售企业运营成本影响零售业态供给。
d. 社会技术水平
零售业态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时,社会技术水平决定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水平所需的零售价格水平,决定着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成本费用水平。
e. 产业链构建方式
产业链构建方式以产业链纵向关系体现(如纵向一体化关系、合约关系等),供应商、零售商及零售企业特征(如供应商规模及零售企业的规模)是决定二者间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也就决定了二者间的交易方式一一产业链构建方式。产业链构建方式决定产品的流通费用,从而影响零售业态运营成本、流通速度。
②影响零售业态需求的因素
a. 人均收入水平
b. 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
c. 消费者偏好
一种零售业态定位于消费者共性偏好,就拥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而位于消费者偏好的中心; 反之定位于消费者特殊偏好的零售业态,其消费者数量较少。
d. 安全健康消费需要
e.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中心人口外迁至城郊,都引起零售业态的商品结构、服务功能、选址、商圈、规模的变化。
(3)人均收入水平、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是三个最关键的因素。
3. 试从理论上来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答案】(1)尼尔逊将商品分为二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
①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决定商品品质;
②经验品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
③信用品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只能借助于其他的信息才能决定其品质。
(2)食品质量要素的品质特性,既具经验品特性,又具有信任品特性,而食品安全要素更多属于信任品。
①市场机制在搜寻品特性方面不会出现失灵;
②在经验品市场上,市场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厂家的声誉投资和广告策略等途径改善信息传递,缓解由质量信号传递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③在信任品市场上,市场机制则完全失灵。
(3)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传递,是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性转化为搜寻品特性。传递成本则是这种转换的交易成本。通过第三方介入市场,如产品检测或质量认证,提高信号传递机制,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市场失灵问题,实现高质高价。生产者无法接受高检测成本,产品价格也会因为增加检测成本而变得高昂。
(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
①食品安全供给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风险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风险性较高的食品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用;
②食品的供给商也仅仅愿意在消费者可以觉察的安全性层面提供这一安全水平的食品,否则即使供给的食品安全性很高,却可能带来效益的损失。
4. 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答案】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有:
(1)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和保护在加强
农业合作社起到了稳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作用。各国普遍重视和扶持本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的保护措施有:支持和制定专门的法律、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
乌拉圭回合以后,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措施在削减,各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实施了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农业合作社来落实农业保护政策,特别是“绿箱”政策。
(2)农业合作社的运行越来越注重效率的提高
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合作社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合作社对其社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交易条件,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明确交易责任,确保所交易的农产品符合加工和销售的需要; 合作社在内部成员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一,开始和外部进行交易。
(3)农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横向与纵向一体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出现了明显的横向一体化,规模大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合作组织开始出现,而新产生的联合可能采取合作制也可能采取股份制。
农业合作社发展出现纵向一体化,即一开始的农业合作社可能主要在某一领域,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向前后其他领域发展,使得农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获利能力增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