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培养单位上海巴斯德研究所338生物化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抗原、抗体。
【答案】抗原是指凡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抗体并能特异地与这种抗体结合的物质。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也是机体内最复杂的分子,它以巨大的多样性识别着外部世界纷繁的抗原结构。
2. 基因内校正(intragenic suppressor)。
【答案】基因内校正是指发生在与起始突变相同的基因内的校正突变。
3. 胰岛素。
【答案】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腺的胰岛乙细胞分泌。它由A 、B 两条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并含有3个二硫键。胰岛素有十分广泛的调节细胞代谢的生物功能。主要作用部位在肌肉、肝脏和脂肪等组织。胰岛素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和储存,刺激蛋白质、脂肪以及核酸的合成。它还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人的胰腺每日可产生1〜2mg 胰岛素,进食后其分泌量增加。体内缺少胰岛素会引起代谢障碍,特别是使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葡萄糖,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过多的糖随尿排出;糖尿病即因此得名。
4.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答案】波尔效应是指增加进血红蛋白释放氧。反之高浓度的
分压,提高或者增加
的浓度,能够提高血红蛋白亚基的协同效应,
值,也能增加亚基协同效应,促
和
分压的变化,对血红蛋白结
的分压,
都将促进脱氧血红蛋白分子释放
浓度或
值及
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并且发现増加
离子浓度或降低
这些相互有关的现象。波尔效应主要是描述合氧的影响,它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5. 抗毒素。
【答案】抗毒素是一类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相应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机体经产生外毒素而致病的病原菌感染后即能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丧失毒性而保持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可以预防疾病。
6. 变偶假说。
【答案】变偶假说是指克里克为解释tRNA 分子如何去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而提出的一种假
说。假说以为,反密 码子的前两个碱基(端)按照碱基配对的一般规律与密码子的前两个(
端的碱基形成氢键时,则可
端)碱基配对,然而tRNA 反密码 子中第三个碱基,在与密码子上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使其有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碱基配对。
7.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 )与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
【答案】核酸内切酶是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核酸外切酶是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核苷酸的酶。
8. 活性中心转换数。
【答案】活性中心转换数是指单位活性中心在单位时间内转换底物的数目,是酶促活力的衡量。
二、填空题
9. 生物膜的厚度大约为_____。
【答案】6〜10nm
10.霍乱毒素受体是_____,当毒素的A 亚基进人细胞后,催化_____的Arg_____,导致其_____,
使
不正常升高。
【答案】酸性糖脂GM-1神经节苷脂;G 蛋白;ADP-核糖基化;剧烈腹泻
【解析】(1)霍乱毒素的受体是一种神经节苷脂,霍乱毒素有催化活性的亚基进行的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找到细胞识别物-G 蛋白,然后把一个ADP 分子结合上去。这就把G 蛋白转换到一种持续激活的状态,使其发出一个无休止的信号,使得细胞被这些信号迷惑,在进行其他生命活动的同时,开始将大量的水分子和钠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超过了肠道的再吸收能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脱水症状。
(2)此菌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由A 亚单位和8亚单位组成。B 亚单位与该处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A 、B 两种亚单位解离,A 亚单位穿过细胞膜进入细,使细胞内三憐酸腺苷(A TP )转化为环磷酸腺苷胞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
使细胞
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提高,促使一系列酶反应加速进行,导致空肠到回肠部腺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大量液体及血浆中的钠、钾、氯等离子进入肠腔,由于分泌功能超过肠道再吸收能力,从而造成严重的腹泻及呕吐。
11.核糖体上有A 和P 两个位点,A 位点是_____结合位点,P 位点是_____。
【答案】氨酰(
跟30S 颗粒上的位置叫做肽基位置
肽酰
-结合位点
附着的位置,一个位置叫做氨基酰附位置
结合的地方。在“A”位置上,
的反密码子可以
分
所带的氨基酸可以在50S 颗粒上进行肽键形成。另一
【解析】完整的核糖体有两个
供
“A”),是进入的密码子对合,而
这位置非常靠近“A”位置,或者两者紧密相接。进入的
子在它所带的氨基酸形成肽键后,就从A 位置移到P 位置。
12.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多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翻译水平;翻译后
1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_____,其辅酶为_____; 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_____。
【答案】转酮醇酶;TPP ; 转醛醇酶
14._____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提出化学渗透假说,它是目前公认的解释_____的学说。
【答案】1961; Peter Mitchell;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15.IEF 依据蛋白质的_____对其进行分离或鉴定,分子筛则是依据蛋白质的_____进行分离。
【答案】电荷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
16.构成脂肪的脂肪酸中常见的必需脂肪酸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7.近年来的研究指出,肽也有构象。如脑啡肽是一个五肽,它有_____构象。但肽的构象易变,稳定性远不如蛋白质。
【答案】转角
18.最适pH 指_____。大多数酶的
曲线为_____曲线。
【答案】使酶表现最大活力时所处环境的pH 值;钟罩型
三、单选题
19.进行疏水吸附层析时,以下哪种条件比较合理?( )
A. 在有机溶剂存在时上柱,低盐溶液洗脱 B. 在有机溶剂存在时上柱,高盐溶液洗脱 C. 低盐条件下上柱,高盐溶液洗脱
D. 高盐溶液上柱,按低盐,水和有机溶剂顺序洗脱 E. 低盐缓冲液上柱,低盐洗脱 【答案】D
【解析】疏水吸附层析是利用不带电荷的载体上偶联疏水基团而成的疏水吸附剂和样品的疏水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吸附在一起,然后改变层析条件,减弱疏水相互作用使吸附的蛋白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一般在较高的离子强度
件,降低盐浓度,减弱疏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解吸下来。
下吸附蛋白质,然后改变层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