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829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2.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条件现代化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设施化(工厂化)等。
(2)生产技术现代化
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逐步实现生育进程模式化、诊断测试仪表化、农艺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3)经营管理现代化
经营管理现代化是指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通过市场信息的
收集分析,选择生产投资项目和产品,寻找良好的销售时机、销售地点和销售对象,做到丰产丰收。
(4)集约化、可持续化
现代农业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是为了解决十地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农业集约化必须建立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性能和配比,建立不断优化的农业投入产出系统,在实现农业高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5)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商品经济为纽带的,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的商品化是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体现,是农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生产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生产又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推动社会内部和农业内部社会分下越来越细,要求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势必带来生产的社会化,因为实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愈加密切,这就要求社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标准化、信息化
①农业标准化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指导下,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活动,组织制定与修订标准、发布与实施标准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发布与实施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活动的全过程。
②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3. 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狭义的市场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指买卖双方、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各自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商品在流通领域中进行交换时发生的关系。
4. 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什么? 试比较东西方生态农业的异同。
【答案】(1)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2)东、西方一生态农业的比较
①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不同
a. 产生基础
西方生态农业是在现代农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效益下降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替代农业模式而产生的; 中国生态农业是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优点,利用生物和自然协调发展起来的农业新模式。
b. 农化产品使用
西方生态农业排斥使用农化产品; 中国生态农业不反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而是强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高效率地投入,并重视环境生态工程建设,重视农田生态工程与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投入,具有中国传统农业中使有机肥投入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特征。
c. 范围
西方生态农业仅仅限于种植业和农场规模; 中国生态农业立足于全部国土,对整个农业系统进行改造。
d. 出发点
西方生态农业从环境和资源保护出发; 中国生态农业从效益出发,己从村级规模向乡、县级规模发展。
②生态农业的模式与追求目标不同
a. 目标多样性
西方生态农业是单一的环境保护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组成简单; 中国生态农业目标多种多样。 b. 应用领域
西方生态农业是仅以作物生产系统结合小规模饲养动物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农业提倡多维开发,使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极转化。
c. 目标
西方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是生产无污染的生态食品; 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不仅限于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还重视产品的产量,并要求与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③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不同
a. 理论基础
西方生态农业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农业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b. 技术体系
西方生态农业缺乏技术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技术,并重视挖掘传统农业技术。
5.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广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信息内容开发、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机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训等活动。
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农业信息资源。
(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